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思我的好同事罗京

(2009-06-05 14:28:06)
标签:

央视

新闻联播

罗京

早逝

同事

追思

杂谈

分类: 心情

我的好同事罗京走了。惊闻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和看花了眼。当最终看到央视网的消息时,看到几大门户网站铺天盖地的报道时,我终于相信了这残酷的事实,终于相信这一刻是真而不再是谣传。尽管我早知道他已患上了癌症,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早。我一直相信命运之神会眷顾他,会延续他的生命,会帮助他战胜癌症,会让他重返播音台。但奇迹并没有发生,且这么快地就将大家的期望和祈求击得粉碎,以至于让我怀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

 

看到网上登出的罗京生前那些神采飞扬的照片,尤其看到他早年的工作照,让我思绪也跟着纷飞,回到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回到了我们一起工作的岁月。

 

罗京比我早几年进央视,等我进台时,罗京那时已小有名气。当时的中央台还没有这么多播音员或配音员,也没有这么多频道和栏目,所以在制作了电视片后,要申请播音组安排人为需要配音的片子配音,就这样与罗京谋过几次面。当时留给我的印象是罗京非常不爱说话,你说一句他答一句,你不说他也就不说。那时我还以为罗京在耍小架子。

 

真正与罗京熟悉起来是在中央台从南礼士路的广电部后面的老台址搬到了军事博物馆的彩电中心后,我当时担任《综合经济信息》栏目的编辑,我们的办公室、演播室和新闻部的都同在彩电中心的二层。当时我们的办公室和新闻联播的办公室是门对门,演播室也是相互挨着,所以一堆人就天天混在一起,做节目、录节目、吃饭、闲暇时聊天等等,几乎是随时碰面。再加上,当年我们这些人都是前后脚进入中央台,且年龄也相当,所以彼此混得烂熟。因为工作性质原因,总是要加班,所以大家也就天天熬在一起。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经常互通有无,那时候的新闻联播也不像今天如此神圣,要由国家某某级别的领导审看、定酌哪条新闻能上新闻联播,哪条不能让。所以当我们有了“后门”的好新闻时就推荐给对门的新闻联播,他们有了“后门”的好经济新闻或专题时就推荐给我们。就这样,我和罗京从最初的生分到后来的熟悉。

 

有时候我们约上一起跑外地采访,有时候指名道姓的要他配音,有时候一起拉着他去参加某个活动。总之,起初认为他小有架子的印象也改变了,竟发现他非常随和,也不向他在屏幕上总是绷着一副“国字脸”一脸严肃。生活中他也很爱笑,当然是属于那种非常斯文的笑,而不像我们这群疯丫头笑得非常张扬。所以,现在一回想起罗京来,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当年我们一起站在电视台大楼门口说笑的情景,任凭我们如何调侃,罗京永远是一副斯文的笑模样。大概他的这副笑容今生今世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了。

 

在电视屏幕上,罗京留给大家的是沉稳、大方、庄重,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很少有这种印象,可能是太熟悉的原因,总觉得他和我们一样青春、一样爱嬉笑、一样能在外面的风雨中奔跑采访。只是不熟悉他的人,看不到罗京在淡淡的笑容下也一样有年轻人的激情和火热。

 

在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中,用今天的话讲罗京是属于低调的那一类,也属于安静、不爱张扬的人,尽管别人总是会有一些绯闻或传闻,但却很少听到有关他的,他应该算是有修养的一位播音员,也是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的人。

 

记得那时候我们这群人中有号称“八大仙”之称的人,其中也有新闻联播的某位国字脸兄,但罗京只是偶尔出席我们的“酒会”,说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而更多的时候总是见到他在办公室里忙碌着准备播音的稿子或者在记台词等。所以应该说,在罗京的天资之外,是后天的努力和勤奋,才让他有了今后的成绩,奠定了他在播音领域里的地位,让他荣获十七大代表的殊荣。

 

罗京走了,这是在陈虻之后我的又一位同事英年早逝,真让我悲伤万分,让我扼腕长叹!老天爷你为何如此不公,为什么要让好人早走,为什么又让一些人在世界上苟活。

 

伤心呀,伤心!身在异处的我无法前去为你送行,只能以心相祝,以文追思,祝一路走好,罗京,祝在天国里不再有播音,不再有劳累过度而让自己再染上疾患。记住一定要好好休息,记住在天国里一定藏起你的金嗓子,好好享用在人间里无法享用的清静、安宁和悠哉。别怕寂寞,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思念你,思念你永远留给我们的天下“第一播”的音容笑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