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因此人们常说,中国文化体现出一种“吃的文化”。中国大菜系8个,小菜系浩如烟海,但是公认的集大成者要数满汉全席了。很多人认识“满汉全席”大概都是从一部香港电影《满汉全席》开始的,影片中108道菜品和厨师出神入化的绝技,扩大了满汉全席的知名度,也使人们对“满汉全席”产生了奢华、繁复和神秘的感觉。甚至有人花了36.6万元就为吃一桌满汉全席。那么这传说中的满汉全席到底什么样呢?
满汉全席这一道道富丽堂皇的御膳,奢华,富贵,集天下美食于一席,传说中满汉全席这108道菜式,要吃上三天三夜。如此穷奢极欲的满汉全席肯定出自顶尖的厨艺高手,百余年来,这师徒之间都是一脉单传,如今盛京满汉全席传人就隐藏在沈阳。
盛京满汉全席的传人李鸿志先生系出名门。他的师父唐克明先生曾是溥仪的御厨,师爷梁忠更是不得了,在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他是首屈一指的御厨。李老先生听师傅讲过,全套满汉全席分为六宴,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每宴又分12台,每台都有一珍八景,寓意“一主八臣”,菜名也讲究,都是诗词,故事,隐含福禄寿喜之意。传统相声《报菜名》说的就是满汉全席的名菜。
都说满汉全席有108道菜,其实李师父告诉我,这只是最基础的菜式,根据时令不同,满汉全席可以演变出上千道菜。其实这满汉全席之所以闻名天下,多半是因为它的菜品精致考究,特点是除了一定要有烤猪、烤排、烤鸭等“烧烤大菜”外,还必须备有熊掌、鹿茸等山珍野味以及燕窝、鱼翅、海参等海鲜珍品。
要做满汉全席至少要一起上百人忙活,而且都是提前一个星期开始备料,切丝如发,片片透明,连最细的配菜都拿尺子量的一边长。现在类似用萝卜雕刻出来的造型,只能看不能吃的东西,在满汉全席里绝对不允许出现,盘子里的东西哪怕是最小的一个摆设也必须能吃还得好吃。
1684年也就是康熙23年正月初一。这一天,康熙皇帝在紫禁城乾清宫大宴群臣,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满汉全席。其中的八道头菜中有蟠桃熊掌和麒麟送子两道。三百年多年后的今天,这两道菜的原料熊掌和麋鹿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料无处寻了,这菜还怎么做呢?满汉全席的传人们想了不少办法,比如用牛皮牛筋牛肉作出熊掌的形状代替真的熊掌,这也是为了让满汉全席能传承下去。
时代变迁,当年清宫记载的“满汉全席”108道菜一些已经难觅踪迹,能呈现出来的菜品一般也就40多道。 为了让今人也能品尝到昔日的盛宴,李鸿志老人正在凭借记忆手绘盛京满汉全席的菜谱。李鸿志老人和徒弟李春祥一直在为盛京满汉全席走向民间而摸索。在主体不变的基础上,对菜品的形象,营养,烹饪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创新。
满汉全席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是中国古代烹饪技艺发展到巅峰的标志,可以说吃了满汉全席中国菜就吃得差不说多了。在满汉全席的传人看来,要传承的不是排场和奢侈,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精湛厨艺。
现在盛京满汉全席已经被列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个月还将被正式列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来还要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皇苑龙、胡魁章毛笔、奉天落子、盛京满汉全席都是盛京留下来的宝贵记忆遗产。一门古老的技艺,想要传承和发展,是要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临摹,还是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改进发展?该以怎么样的形式传承和保护值得我们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节目的初衷,是启迪人们思索保护这些遗迹的方式,更要真正行动起来,让老祖宗的这些宝贝不至于被历史的尘埃掩埋,而是成为启迪人类智慧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