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去了营口出差,采访营口西大街的改造。
西大街,可能很多朋友不太熟,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地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口,一条不知名的街路,不太容易让人记住,然而来这里走一趟,会别有一番感觉!
早在清代嘉庆年间,营口西大街就相当繁荣,因为总有浙江温州的商人来东北做生意,而他们的船只都要停靠在辽河的入海口,也就是早年间的营口港,货物都要运上岸,就在西大街销售,这里成为东北最早的物流中心,西大街也就随着营口港而繁华起来,那时营口也被称为“关外小上海”。1860年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营口港成了东北第一个开放口岸,而西大街也因为其重要的物流中心位置而越加兴旺。当时在西大街上,到处都是被叫作“大屋子”的杂货铺,经营米面油等物品,除此之外,还有最早的银炉银号,票据都是全国流通的。上海瑞丰祥营口分号是当时西大街上最高的楼房,三层天井式楼房,典型的南方建筑,栏杆上雕着花,墙面是釉面的,地砖也是进口的印花,虽然如今这一切已经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之下,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这里的繁华。
走在西大街上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总觉得像行走在泛黄的老电影里,两侧没有高楼大厦,满眼尽是明国初年老建筑,恍惚之间依稀听见小贩叫卖声,穿着粗棉服的商人们行走在一间间店铺间......历史片断被延续......
西大街保护的价值不在几座非历史文物,而是整个一条街的历史风貌,就像上海的新天地,单一的老建筑只是片段,连在一起才叫历史!
喜欢历史的我行走在历史的缝隙间,很享受......关于这期节目,大家还是关注近期的《新北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