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谈论与唏嘘之中,PMP开始走进许多人的视线,但是并没有当初预测那样进入骄傲的PMP时代。而MP3却因为视频的填充而更加朝气蓬勃(很多人认为是MP3时代的最后挣扎),可是视频MP3的价格却成功命中消费者的承受底线,阻挡了PMP迅猛的势头,使得硬盘PMP依旧是时尚或专业数码杂志里面的“天方夜谭”。
可能这就是PMP暂时放弃底端市场的原因。在高端数码播放器市场上PMP的优势要大于MP3,为了进一步扩大竞争差距,许多厂家开始在“外表”上做足功夫,例如:外壳方面,有钢琴烤瓷、水纹磨砂等;似乎这些远远没有达到目的,因此又附加了其他技术,如GPS、名片、摄像头功能,用以吸引高端人群的青睐。
缘何业内看好,市场却“缺氧”,笔者更想知道市场上消费者的想法……。
难以普及的无损压缩
一直以来,市场上始终存在着关于数码播放器音质的争论。
然而,在消费群体当中都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既是认为MP3和PMP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用来听的,一个是用来看的。其实,实际上这种观点虽然“土”,但确实正确。但是对于音质,PMP有着更高的要求,绝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播放声音这个模式上。
前早期音质并不突出的凌阳芯片,使得早期地MP4难免有音质不佳的印象。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播放器中,大多数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音质问题。随着无损音频格式支持的加入,以及厂商不惜成本地广泛采用高素质的解码芯片和配件,基本上已经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两种常见的无损压缩格式APE和FLAC,在PMP产品当中都已经有了部分支持, 而按照具体情况,在选择对APE还是FLAC格式的支持上各个厂商就有了不同的考虑。这就需要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两种格式的特点:APE极高的采样率使得声音能够在人耳端表现得和CD音质没有任何差别,同时和WAV格式文件相比,在压缩率上又高出了一倍之多。不过APE格式的缺陷就在于它的容错性能,在制作或者传输当中的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会导致返工或者传输失败。而FLAC格式就弥补了这个问题,哪怕是音乐当中的一段时间损坏,也不影响到后面的播放。和APE相比它还有着更加成熟的制作程序和硬件支持,因此虽然文件会比APE稍大,但在具体应用时,预置有足够存储空间的产品就将更倾向于对FLAC的支持。
当然,这个问题在多数时候并不是个问题,比如艾诺和歌美就选择了两种格式同时支持,让用户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笔者想说的是,目前国内市场上的PMP产品,主要的文件压缩格式为WAV、RM、PMGE-3等格式,有些格式还需要转换之后才可以播放。而采用无损压缩的格式毕竟还是少数,费用成本要高,因此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达到普及的程度。另一个方面,能有能力购买PMP的人群,大多数都是追求高端享受或者是专业的发烧友,因此音质在购买上就阻碍了一部分人的购买欲望。
无损压缩始终不可以达到CD的质量,因此,在推广以及专业程度上始终都不可能达到高端人群对于“尊贵”服务的需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