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生活90一天下之本在家

有一次做核酸,大家都在排队,我前面有两个可爱的小姑娘,大约都在7—8岁左右,为什么说她们可爱,只因她们一个小小的动作。
我们做核酸排队的旁边就是草地,物业工作人员提前在草地旁安了红带护拦。目的就是防止大家踩草地。这两个小姑娘很好动,一会儿出去了,一会儿又回来,但她们很守规矩,从来不踩草地。
有一个比他们大的男孩子和他的爷爷、奶奶站在我身面,他奶奶一口一口地叫他“宝宝”,在没看到这男孩子之前,我还以为这个“宝宝”有多小,没想到这个“宝宝”却是个大“宝宝”,看上去也有10岁以上了,个子也有1米多多了。就是这个大“宝宝”也好动,可他每次出来进去都在践踏着草地,就在众多排队人们的眼皮子底下。
开始,我以为他的爷爷、奶奶会管一管,没想到,他爷爷在低头看手机,奶奶视而不见。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我转回头对那奶奶说:
“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还叫‘宝宝’?”
“从小叫习惯了。”那奶奶回答。
“他已经长大了,最好不要再叫他宝宝了,孩子会认为自己还没长大,对他的成长不利。”
“是啊!想改可我总忘。”
这时我看到前面两个小姑娘都分别绕着草地回到队列中,我立刻表扬说:
“瞧,这两个小姑娘这么小真懂事、又可爱,不踩草地,真是好孩子,还是大人教育的好啊!”同时还对她们竖起大拇指。
这句话我有意识重复、大声说了好几遍,目的想让男孩子的爷爷和奶奶听到。
果然起作用了,那男孩子正踩着草地往队列里来,一直玩儿手机的爷爷发话了:
“别踩草地,从旁边绕过来!”
那男孩后来再出来进去时,再也没看他踩草地,看来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是是多么重要。
后来我在院子里经常看到这个大“宝宝”,实在令人喜欢不起来,因为我看过他骑着自行车和电动平衡车进入草地,这么大的孩子难道不懂不应该破坏草地吗?也许他真不知道,如果这时候旁边有人及时提醒、告诉他就好了?我做过这个提醒人,当时他改正了,但后来我又看到过他踩草地……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昨天文章中提到的,我制止踩草地的孩子,而其家长不但不管自己的孩子,反而嫌我说话的态度不好?试想,这时候会给孩子一个什么是非概念呢?
今天的文章书归正传,对!我想说的是“家庭教育”。
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在人类的心灵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教育出来的。我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某一阶段需要经历的,而家庭教育会贯穿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的智力发展更健全,还会提供给孩子更加优质的社会资源。所以,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
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他人、出门在外遵守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家庭教育也可以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开端。
孩子的童言无忌也好、无意行为也罢,并不能当作孩子做错事的保护伞,当他们做错事、说错话时,家长应及时给予纠正。要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如果不及时纠正,形成了不良习惯就为时已晚了。
我侄子的成长历程也能说明从小教育的重要性。
记得侄子上小学时,经常看嫂子找侄子谈话,也许是侄子有做错的地方,找他谈肯定是给予纠正啊!当时我想,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其实我错了,那个年龄正是纠正小孩子是非观念的时候,也正是给成人后树立正确人生观打基础的时候。嫂子教育孩子要求很严格,从来不娇惯、不放纵,有表扬、有批评。
实践证明,嫂子的教子很成功。侄子很优秀,无论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还是工作后都很优秀。人长得白,又文气,端端正正的,看着令人喜欢。现在一家重点中学任重职。侄子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嫂子对他小时候的严格要求和正确教育。侄子的成长历程也验证了不知哪位大师总结的一句话: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