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科技 |
3月26日,中电信发布了2006年度财报。去年经营收入为1750亿元,如不计入一次性初装费收入,经营收入为1701.2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7%。净利润为271亿元,比上一年下跌2.8%,如不计入一次性初装费收入,净利润221.7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9%。值得注意的是,中电信传统电话业务进一步下滑,收入比上一年减少3.5%。
作为中电信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业务收入下降,以及净利润的同比下跌,中电信有没有业绩上的压力?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中电信目前的处境。
众所周知,移动有对固话取代的趋势,而作为国内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中电信迟迟没有拿到3G牌照。3G牌照至今没有发放,主要有两个原因:1,等待TD-SCDMA商用成熟;2,为3G专利谈判争取更多时间。因此,中电信的业绩变化与等待TD-SCDMA的商用成熟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移动出资一二百亿在8城市建试商用网,是对TD-SCDMA的支持;中电信迟迟不能拿到3G牌照,也可以看作是对TD-SCDMA的支持。只不过这种支持更多是客观而非主观上的,是隐蔽含蓄而非明显的。随着TD-SCDMA商用逐渐成熟,中电信开始减量减收。
中电信目前所处的困境,归根结底,是国家意志的市场体现。等待TD-SCDMA商用成熟,然后发放3G牌照,将有助于中国3G标准的发展。发展TD-SCDMA,将会:1,提高3G设备的国产化率;2,可以作为3G专利局势中讨价还价的抓手;3,争取减少对外支付的专利费用。即使三大标准的专利费用大致相等,将中国支付的3G专利费更多的留在国内,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待TD-SCDMA商用成熟,中电信等用自身的消瘦来换取TD-SCDMA的茁壮成长是完全值得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央企,中国市场为中国,国有企业为国家,这是理所当然。
对于目前的国内电信格局,固网运营商的艰难处境,决策者应该是清楚的。业绩受到影响,也有其客观原因。在目前阶段,中电信的业绩变化应会得到大股东,即国资委的谅解。
3月20日,中国电信集团副总李平在出席电信产业政策通报会上表示,2006年固定本地网通话量平均下降了4.5%,固话从增量不增收进入到减量减收的困境。从中可以看出,关键时期,与外界沟通寻求理解非常重要。正视目前的困难,是求真务实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坚持实事求是,不掩饰困难,不强撑门面,不透支能力。对于基层尤其如此。在拿到3G牌照或者说拿到全业务牌照后,国内市场竞争将会更激烈、更残酷。目前可以算作是休养生息的阶段,积极地调整和准备,是为了能以一个较佳的状态,进入全业务运营的新时期。电信、网通签订了“互不进入”协议,也是务实和理性的体现。
但是,中电信在业绩上会受到来自中小股东的压力。3月22日下午消息,据香港联交所披露的信息,摩根大通减持中电信1.608亿股,最新持股量降至5.69%。而在1月,摩根大通增持了4310万股中电信的股票,对中电信的持股量为7.1%,位列第三大股东。在中电信发布2006年财报的前几天,大量减持中电信的股票,这是投资者在用脚投票。
而市场对于3G牌照的发放,以及对于电信重组的预期,则会继续支撑中电信的股价,从而减轻管理层的压力。德意志银行近日发表研究报告,对中电信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由3.1港元调升至4港元,以反映资本性开支受控及建设3G网络的费用延迟支出。
3G牌照发放的延后,已经使固网运营商陷入了被动和困难的境地。中电信拿到3G牌照没有悬念,通过重组等方式获得移动2G资源也很有可能。中电信真正的困难,是在拿到3G牌照后,如何打开局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