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歌Android将借中国因素超越iPhone

(2008-07-17 20:22:38)
标签:

nokia

iphone

3g

android

google

谷歌

苹果

诺基亚

it

分类: 手机 新闻评测
    据国外媒体报道,《福布斯》杂志16日发表文章称,虽然谷歌的Android手机起步晚,但最终将超过苹果的iPhone,其中,中国因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超iPhone

最近有关Android平台开发者、软件和Android手机出货的坏消息一直缠绕者谷歌。不过调查公司In-Stat却认为,明年谷歌手机销售可能会超越苹果的iPhone。Android手机的成功将来自哪?答案是中国及其潜在的10亿手机用户。

苹果称,上周末iPhone上市三天后已经售出100万部,取得了良好的开头。In-Stat的首席分析师比尔·修斯(Bill Hughes)预计,iPhone销售的最初阶段取得领先,今年可能会售出620万部,2009年将销售950万部。但他也对Android手机做出预测,认为该手机明年可售出1710万部,不过在今年的最初销售阶段只有50万部。

修斯称,到2012年Android手机的销量将超过iPhone,两者销量比例为3比1,即9690万部对3340万部。由于Android手机要到年底才会上市,因此这种预测有些令人惊讶。不过在移动通讯行业,与其他消费产品一样,中国是一只“睡狮”。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移动市场,截止3月底用户总数接近5.75亿。对于手机生产商来说,中国还有7亿潜在用户,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市场。

中国因素

修斯认为,中国可能更喜欢谷歌的Android手机,因为该国喜欢免费的开源软件。由于Android手机采用了Linux技术,因此符合这种要求(iPhone的系统是基于专利技术)。他表示,高质量、免费和实用的操作系统,对亚洲国家非常有吸引力。

谷歌的优势还有,中国政府正在重组电信行业,以支持自己开发的第三代通讯技术TD-SCDMA。In-Stat在北京的分析师管黛称,中国市场的变化可能对移动Linux平台更为有利。她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称,中国进入3G时代将给本地运营商带来更多竞争,运营商可能喜欢更为廉价和易于定制的Linux手机。

她认为,国外手机生产商如摩托罗拉、LG和三星,都显示出对基于Linux的TD手机感兴趣,国内的中兴通讯等公司也是如此,因为免除了许可费可节省费用,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开发中。

此外,谷歌还可利用自己在中国的影响力,刺激Android手机的销售。自从2005年发布了自己的本土化门户以来,谷歌在中国非常活跃。修斯称,同时谷歌在中国政府的眼里也有优势,与政府合作更为方便,可能促使中国政府将Android列为首选Linux手机平台。

Android的支持者基础广泛,这也是一个优势。谷歌已经建立一个由30多家公司参加的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确保对Android的支持。修斯称,这个联盟的成员包括美国的Sprint Nextel、西班牙的Telefonica和日本的NTT DoCoMo等,能保证Android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同时Android与iPhone不同,开放的操作系统可使其应用到各种设备上,从而增加了市场机会。

中国移动也是该联盟的成员,这是管黛预测Android将在2009年登陆中国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说苹果与中国移动就引进iPhone的谈判还在进行中。

不乏困难

尽管有这么多优势,但Android的前景并不是一片光明。到2010年诺基亚支持的Symbian基金会将免费提供技术,手机生产商将获得一个有吸引力的非Linux平台。管黛称,近年来诺基亚和索爱在中国的强劲业绩,已经帮助Symbian在中国的推广。而宏达电、三星和联想采用的微软Windows Mobile系统,也侵蚀了Linux平台在中国的份额。

另一个竞争王牌是革新的应用软件。iPhone可使用800种不同的应用软件,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苹果称,上周末这些应用软件已经售出了1000万份。同时Android还面临其他的移动Linux平台的竞争,最大的对手就是Verizon新近加入的LiMo联合会(LiMo Foundation)。

尽管如此,修斯还是认为贴上谷歌品牌的Android将胜出。他表示,Android将接过移动Linux的衣钵。最终,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影响力将不仅反映在销售数字上,因为诺基亚当前的年销量远远超过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总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