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小很小的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机的时候,我家只有一辆自行车,永久牌的,二八大架,某年的腊月,父亲曾骑着那辆车载着我从长沙赶到株洲的舅舅家拜年。那时候我坐在单车的前杠上,丝毫没有察觉父亲的辛苦。去年去大舅家玩的时候,表哥还曾提起这件事。
小学六年级的那个寒假,我在姨妈家学会了骑自行车,因为还有半年我必须骑自行车去镇上的中学念书。花半天时间基本学会了,也不知摔了多少跤,想想我也真够笨滴,到12岁才学会骑自行车。后来,我就在家骑着父亲的那辆旧自行车练习。等我能够顺利地骑上路了,那辆自行车基本也已经报废,退休后一直躺在我家的杂屋里,不知某年,被母亲当做废铁卖掉了。
小学毕业上初中了,父亲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依旧是永久牌,从此我风里来雨里去地骑了它三年。07年县城搬迁至我们镇上,大搞开发,下雨的时候路上遍是厚厚的黄泥,单车的轮子被泥卡住,压根儿就不转,只能扛着走。还有很多次,单车链条断掉了,只能推着步行回家。初中毕业成绩出来的那天,在得知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重点后,我骑着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将喜讯告诉了母亲。
高一第一个学期开学时,父亲和我各骑一辆自行车载着行李将我送入那所梦寐以求的高中,报到的时候,校园里停满了各种各样的高档轿车,那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当然,他们之所以也能到这所中学来就读是花钱买进来的。虽然,那时候有点点小自卑,但对我并没太大影响,毕竟,成绩优秀的大多数如我般没有小车接送。而那个学期,每周末回家的时候我也是骑自行车。到高二、高三的时候,基本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因此骑自行车的次数越来越少,后来都改乘公交,不过要捣两趟车,下了车后还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家。
上大学后,本科四年出校门的机会很少,因此公交成了在城市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我也曾坐在某个战友自行车的后座上在校园里肆意溜达,当然那是在深夜站完岗后回寝室的途中。因为那个枪库实在离宿舍区太远,如果走路的话,站两个小时岗加上路上耗费的时间差不多就得三个小时了。因此,每每轮到我们队站岗,队里那唯一的几辆自行猪就成了抢手货。
毕业了,先是在桂林呆了半年,下了班就坐公交去游山玩水。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坐单位的公车或者是铁路的机车出行。后面半年在柳州,经常和一小兄弟骑着自行车逛柳州,也不是为了去玩,而是纯粹地为了骑自行车而骑自行车,放松心情。某一次,因为骑得太远,差点找不到回来的路。
一年后,我又回到了天津,开始我的研究生生活。开学第一件大事,当然就是买自行车了。跑了两次单车二手市场(其实就是赃车市场),第一次去正好赶上严打,除了几个穿制服的警察,一个小偷的影儿都没见着。第二次正好赶上小偷大聚会,花100元就搞定一辆9.9成新的自行猪,从此我骑着它遍游天津,去得次数最多的就是五大道了。07年暑假,我将我的宝马借给一战友,不成想居然在校园里被偷了,小偷居然偷到军营里来了,肯定是有内贼的,这是研究生都知道的秘密。后来,那个战友赔了我一辆7成新的自行车,不到半年又被偷了,案发地点还是在校园。
后来索性不再买单车,因为天津基本已经逛遍,我的闲逛范围已经拓展到北京。我还清晰地记得某个春天的上午,我骑着清华同学的自行车从锣鼓巷一路狂奔至北京站买返程票,那份畅快,只有我自己能体会到。
今年,我再次毕业。国庆是工作后的第一个假期,也没做什么计划,就决定去阳朔徒步+骑行。第二天从阳朔县城出发,经十里画廊到蝴蝶泉,再到工农桥、大榕树、月亮山,我们骑着双人自行车一路狂奔。虽然坐在后座上不用怎么使力,但那种感觉一点都不爽,最主要的是坐在前面的那个人车技不怎么好,尽管我能控制住整个车身,但仍然胆战心惊,心有余悸。尤其是在去往那个古村落的路上,着实让我出了一身汗,所以,后来,我宁愿在前面当车夫,也不再冒那个险。一路上不少洋人和我们一样,骑着自行车从身旁飞驰而过,似乎路旁的美景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了,而穿行在这样的美景中自由呼吸似乎更具魅力。而最漂亮的景莫过于工农桥附近的高田风光了,桂林地区的两匹骆驼之一就在此,名曰骆驼过江。去的路上阳光太过明媚,遇龙河上的竹筏也太多,景色虽然田园,但是太过喧闹,犹如河市一般。待我们沿原路返回时,至工农桥,已至傍晚,驾竹筏的和乘竹筏的都少了不少,河面上已经清净了不少,阳光也没有来时那般明亮,光线恰到好处,平静的河面如镜子般将两岸的美景照进其中,偶有竹筏漂过,镜面立马化为千朵万朵涟漪,向四周荡漾开去。而镜中的影像也变得影影绰绰。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高田风光。
















山水桂林之象山水月
山水桂林之叠彩揽翠
山水桂林之两江四湖
山水桂林之七星公园
山水桂林之徒步漓江
风情阳朔之兴坪古镇
风情阳朔之兴坪仙境
风情阳朔之西街夜不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