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去北京怀古的话,圆明园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虽已破败不堪,但那些断石残垣让人所产生的联想及爱国热情远比其现实的景色重要得多。
第一次去圆明园是1年之前的4月,游人较多,熙熙攘攘,那些石头被拍照的人不断地踩上去,而石头上方则是一张张笑魇如花的脸,摆着各种各样极不协调的POSE。不知那一刻他们是否记得曾经的那段历史,不知他们有何感想。
而此次,我选择了傍晚时分,而且径直走向了遗址公园。骨子里,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



此时公园的游人已渐渐退去,只剩遗址公园还有一些稀稀疏疏的人在徘徊,或许,如我般选择黄昏来怀古的并不只我一人。
其实,如QIQI所说,在这样的地方是用不着刻意怀古的。那些断壁残垣即可以把你的思绪带入到那个充满屈辱和硝烟的年代。或许,这就叫做残缺美?
昔日的万园之园在那个充满罪恶的夜晚被八国联军付之一炬,作为铁铮铮的罪证遗留下来的却是西洋建筑的残基,这是否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
圆明园80%的建筑在熊熊烈火中毁于一旦,但还剩下一些建筑的基址,但是后来又分别遭到几次浩劫。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军阀割据时,圆明园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军阀、政要、官僚,社会名流纷纷将圆明园的石材挪到自己家中作为建材。圆明园的文物遗失不少。现在北京的许多角落里还散落着圆明园的文物,北京大学就有几块石碑和石像。前阵子看国宝档案,在国家部委的一个四合院里发现了大水法遗址中的两个石鱼(原作喷泉)。而众所周知的青铜十二生肖头像有几个至今流失海外。
如今的圆明园在荒草萋萋中重做了一些修缮,似又看到了当年的一些影子。只是夕阳西落时,万鸟归林,月华初上,凄凉之中更让人惋惜。前阵子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重修圆明园的炒作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试想,如果重建圆明园,当后人流连于美景之中时,还有谁会忆起那段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