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国家安定,56个民族大团结,继续发PP : )
粮仓?OR...
苗族上刀山
佤族的正房,也不怕漏风
毛南族房屋
藏族小拉萨
云南白族,还记得那首动听的<蝴蝶泉>边么?还记得五朵金花么?白族姑娘的帽子上面绣有代表风花雪月的图饰,你知道分别是指帽子上的哪一部分吗?白色的流苏如果是垂下来的,就代表该女子还未出嫁,如果盘到头上则代表已婚。白族有个规矩,如果男子看中了某个女子,便会在流苏上摸三下,该女子如果也相中了男子便把男子带回家,在家中干三年的活,男子表现好的话则可以完婚。表现不好则会被女方家中赶出家门。未婚青年可以注意啦,别怪我没提醒你,到时候被抓去当女婿可不要怨别人,哈哈。不过白族姑娘都很PP的阿!抓去也不吃亏。

大理三塔
纳西族女儿国,流行走婚,重女轻男,还是不去算了。可惜了那的帅小伙
蒙古族的奶茶敬亲人舞蹈

维族清真寺,伊斯兰教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建筑上都有一个月亮,大到高楼大厦,小到坟墓

土家族山寨,谁想当压寨夫人阿?赶紧报名哦

再来一张大团结

最后两张,在建ING

北京,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都,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尽管它拥挤,竞争激烈,但我还是喜欢上了它。这种喜欢或许是看了《独自等待》后才有的吧,又或许是去年春天去北京玩了之后才有的。北京去了已经不下十次了,那些景点-故宫、天坛、长城、北海、颐和园、什刹海等等,去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我还是不厌其烦地往北京跑,春天去了秋天还想去。有时候拉上一同学或朋友,有时候一个人就跑去了。有伴的时候钱花得多点,一个人一天一个来回十几元就打发了,还是相当划算的。我现在想啊,当初要是考了北京的学校多好,七年的时间了解北京已经足够了。可惜打了个擦边球,擦到天津来了。天津压根儿就不是一旅游城市,周末都懒得出去。保不准我对天津还没对北京了解得多。所以,现在每次去北京我都只能以一个匆匆过客的身份。每次走在北京宽阔的大马路上,站在拥挤的地铁中,或拿着相机在某个公园里随意乱拍时,我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是除了家,我们都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匆匆过客,更何况一座城市列。高中同学中凡在北京读大学的几乎都留京了,而现实是我也想留却留不成。电脑里还存有大量北京的照片,有北海的,有故宫的,有长城的,有天坛的,以后再慢慢发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