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行的第二站便选择了外滩,因为那里有许许多多外国的建筑。大凡大城市似乎都有这样的地方,因为中国的租界太多,到处都留下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痕迹。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北京,大部分欧式建筑的老房子多为那个时代的产物。从建筑学角度来说,它们是国外建筑风格的代表;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它们却是中华民族曾经耻辱的象征。还是不要说得太沉重了,毕竟现在它们也成为了城市的美丽风景。
外滩22号沙逊大厦
现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出现的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外墙除第9层和顶部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各层均用花岗石作贴面。

汇丰大楼、市府大楼,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使用单位:浦东发展银行。
外滩大楼群建筑中最显眼的一幢大楼,建于1925年。外形接近正方形,高5层,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筑为7层,上有一半球形屋顶。钢框架结构,外形呈仿古典的砖石结构,内部处理采用古典主义的形式,如爱奥尼克式柱廊,藻井式天花板等。室内装修考究,大厅内的柱子、护壁、地坪均用大理石贴面,不仅装有暖气,还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冷气设备。

外滩9号旗昌洋行大楼
又名:港监大楼,现在使用单位:招商局(集团)上海分公司。1901年,轮船招商局将旗昌洋行的旧楼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设计,为三层砖木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东向外滩为主立面,以正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大门两侧各有2扇罗马拱券型的落地长窗,2、3层有内阳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撑。楼内的木制楼梯扶手处有雕花,拦杆也十分精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海关。
建于1927年。建筑风格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层,二层以上用红机砖砌筑。沿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入口为大厅,内有繁复的石膏花饰和脚线,镶金和彩色马赛克的平顶。最高处为钟楼。


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大厦,风格有待考证。即使是学建筑艺术的估计也不一定能全部说出来吧

上海市总工会,原为交通银行大楼,竣工于1948年

门和花纹是这些外国建筑的一大看点

跟澳门的那个有些像,葡式建筑?

各式各样的花纹,左上的那个好像有个山羊头,右上的那个有个人面;左下则是包菜花,右下的那个则像圆明园内的大水法。



外滩的建筑是去上海旅游必看的景点。与其它城市的外国建筑比起来,上海租界的建筑要大气得多,或许大上海这个名词中的“大”就源于此吧。它远比其它城市要显得繁华。
上海印象—复旦大学
上海印象—现代繁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