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那一方热土--七年前的独白

(2009-02-04 15:16:58)
标签:

热土

独白

校舍

教育工作者

东川

教育

分类: 红尘散文

为了那一方热土--七年前的独白

 

 

昨晚翻书柜,一张旧报纸从书中滑落,翻开一看,上面有一篇我七年前写的文章。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在一所边远偏僻的山村小学任教。文章记述了我的一些遭遇、心情和想法。如今读来,有些稚嫩,但那一股激情却无法掩藏。看着自己现在优越的办公条件和称心的工作,曾经的艰苦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回首走过之路,七年的打拼和曲折成为了一曲激越的战歌。看看当今一些所谓的大学生为了工作拼命在大城市、好单位和公务员的招考中挤独木桥,我不禁感慨万千,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吃不了苦了!

现将这篇小文记录于此,聊记我微小的人生。

 

这了那一方热土

--一个山村教师的内心独白

舍块学区啊桥小学  陈忠宝

 

放学了,学生都走了,白日里喧闹的校园片刻间又恢复了宁静。夕阳西下,周围的农户家里飘出缕缕炊烟,山坡上,一位老人赶着牛,嘴里哼着小调,慢慢悠悠地回家……一派田园诗般的景象。我站在学校门口,打量着那一排整齐的校舍,心中感慨万千,耳边仿佛又响起我的学生在朗读“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的声音,而以前……

蓦然回首,刚分到这里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何等的刻骨铭心啊:两个班30几个学生挤在两间破败而狭小黑暗的土房里,几张破烂的桌凳在在凸凹不平的地面上摇来晃去,黑板是两块斑驳得如出土文物般的木板。刚来的我连个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只得暂借住在老乡家里。看着这一切,我心里酸泪涟涟,我根本无法把这样的环境与学校联系起来。只有那两间破房子里传出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人们才会想起,这里正在传播着文明。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新校舍已在建设当中。每天休息,那些山里娃--我可怜的学生们--总是跑到工地上,充满渴望地看头那一天天长高的墙。他们多么期盼能早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啊!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新校舍终于在新学期里交付使用了。开学那天,同学们早早地来到学校,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这些没有见过高楼大厦的山里娃眼里,那铁门铁窗简直就是新大陆。学校不大,只有4个房间和一个150平米的的操场,但和以前相比,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变化了。操场上还安起了篮球架和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成了小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我的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致志地看着我在墙上的黑板上写字,而那两块古董般的木黑板已黯然退下了历史舞台。

学校的条件变了,但我的职责却没有变。由于是复式小学,我得一人承担两个年级的教学工作。由于经验的欠缺,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虽然生活单调乏味,但我依然默默地做着我该做的一切。每天我都拿出年轻人应有的激情,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为了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也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愿意拿出我的全部能力,去为山里的孩子插上翱翔的翅膀,为那一片贫瘠的土地播种新的希望。说实际些,我只是想让我的学生能多学到一点儿在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懂得的知识。这便是我这个年轻教师最朴素的工作理念。

行笔至此,夜已深沉,皎洁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我宽敞的宿舍,又该休息了。只有休息好了才能工作好。等明天朝阳升起时,我还得继续培育山里人的希望。(2002年5月28日)

 

以上就是我的这篇小文章。朴实无华却很实在。编辑还为我加了编后语:“读完这篇独白后,编者不禁有些感触不吐不快。在东川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就是在作者这种无法与学校联系起来的地方贡献了青春和终生。编者只想强调一点:为了东川这片热土,为了东川教育事业的今天和明天,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象本文作者一样甘愿奉献,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尽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播种博客
后一篇:告赵C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