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香一瓣 |
我曾是一名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当过两个年头的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之后又在党委宣传部一气干了16年的新闻宣传工作。也许是对广播情有独钟,爱屋及乌的缘由,我总喜欢让收音机不离左右。
想起上小学的时候,当小学校长的爸爸买来一台地产的晶体管收音机。台式,只有中波,可用交流电的那种。这一“大件”,当天就给我带来了难以名状的欣喜。连夜正襟危坐,仔细转动旋钮,记录那些带着交流杂音的电台播出频率,惹得爸爸笑我在做无用功。因为,那些电台的确是不稳定的。从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星星火炬”成了我的必备精神大餐,刘兰芳的《杨家将》、《岳飞传》成了一家人劳作之余的最好消遣。
上大学时,不喜张扬的我接连换了两块微型收音机,为的是享受夜间躺在男生宿舍,聆听泉城济南声音,感受时代发展脉动的那份惬意。
等到毕业后,被分配到风筝都潍坊一家小电台工作。虽说与想象的单位层次相去甚远,但能与喜欢的广播在一起,也就随遇而安了。有一台忘记啥牌子的电子管“老爷收音机”,安安静静立于我们编辑室一隅,造型大方,做工精良,除调频外各种波段齐全,打开声音浑厚清晰,像对门十笏园的景致,特有韵味。“老爷收音机”只是政治学习时发声,以证明它的存在。我这个单身汉如获至宝,常常在人去楼空后,窝在编辑室,陪“老爷收音机”打发寂寞时光。
编辑科长看我喜欢听广播,后来就把珍藏的一台超薄微型双波段收音机让我保管,这又让我高兴了一阵子。因为这台收音机可以收听调频立体声广播了。现在,每当想起在办公楼顶转悠搜寻中央台立体声节目的那份好奇,想起自己电台率先开播调频立体声节目的那份惊喜,心中总有一种温馨的情愫。
随着自己工作岗位的变动,虽然没有离开新闻工作,但与电台打交道比原来少了,我却总是不忘干电台记者时的激情洋溢,喜欢听广播的习惯矢志不移。结婚后动员妻子攒了3600多元,买来了当时的奢侈品-日本AIWA名牌组合音响,但几年后因女儿的误操作不幸报废。这给我带来了失恋般的打击,不光打碎了对日本货质量的神话,更失去了收听高音质广播节目的机会。
不久在一次年度表彰会上,市电台奖给的一台德生牌R-202收音机,引起了我的注意:小巧可人,声音宏亮……我有些爱不释手了。后来,看母亲在老家孤单,就把这台送给了她,直到现在还用着。姑姑、表弟们后来也多有我的收音机馈赠。
前段,外甥考取了高校。我就购买了一台德生R-909送给了他。自己则狠狠心花近400元,购买了德生主打的BCL-3000大块头收音机。“大块头”自有“大智慧”,它具备的多种时尚功能让我非常痴迷。我赶紧在网站上下载国际短波频率表,夜来细细找寻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别有一番情趣。有收音机相伴,让我多了些许怀旧心里。妻子对女儿打趣:“收音机是你老爸的第二个媳妇,晚上干脆放到被窝里算了!”
你说,我算不算是个BCL(广播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