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游子偶归故里,一丝一毫的变化,也躲不过慈母的眼睛。前段因匆匆启程,顺手穿上了一件平日喜爱的碎花人造棉短袖杉。没想到刚进门,母亲一下子就瞅到了后背上常人不易发觉的小洞。母亲默默搬出她的针线笸箩,找出一块花色酷似的碎布,连夜打上了一个几无边痕的补丁。
翌日身着缀有慈母手中线的补丁衣回潍,打小生长在城市的妻,半日后也对丈夫后背的补丁大发感慨:“当今还有人穿补丁衣?”
由此拉扯出少时的一些记忆,当举国上下被灰蓝黄几种单调色块主宰之时,“穿新衣、戴新帽”是孩子们祈盼新年的奢望,补丁衣自然是百姓弃之不去的裹身之物了。还记得姐姐上高中时,已是校蓝球队的主力队员,一条赫然打着补丁的学生蓝裤子,成了男同学们取笑的对象,自尊心强的姐姐哭着跑回家,央求母亲买条新裤子,却被当清贫教师的父亲严辞拒绝。我印象中也几乎没有穿过新衣的母亲欲哭无泪,在年关忍不住找茬与平日默契的父亲大吵了一架。
岁月无痕,回思悠长。眼下五彩斑斓的时装世界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手纺的老棉布几乎成了“文物”,从物美价廉的化纤织物崐到各式笔挺毛料西装,从薄如蝉翼的真丝面料到各种名牌的纯棉内衣......光怪陆离的服饰,赋予了人们美的灵感和对生活的自信。从“喇叭裤”流行时背以“奇装异服”的恶名,到男女老幼忘情于T型台上倩女俊男的婀娜姿态、阳刚之气,时装之美逐渐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悄然变迁......
补丁衣或许成了遥远的过去,但愿生活在七彩世界的人们能牢记那些苦涩的过去,用手中的“针”和“线”,去编织更加瑰丽的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