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旅游
(2010-03-03 15:26:18)
标签:
江湖猎人工作室旅游 |
分类: 案例回顾 |
对外宣传“切入点”的选择
二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国的“文化”旅游》,作为向世界推出的中国文化旅游“说明书”。
西方人,很少会到中国学习经营和管理,却会热衷少林武术、钟情坊里剪纸、以及地域乡村民俗。中国在世界的眼里,并非像我们官方所描述的那样强大;但世界却不能不承认中国文化的存在和地位。所以,中国的“文化旅游”也不仅仅是享受自然的旅游本身,而是了解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窗口”,也是解读中国文化的“纽带”和“桥梁”。
二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国的“文化”旅游》收录内容:
1/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2/最适合旅游的城市
3/最具备投资价值的城市
4/最具备消费能力的城市
5/最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
6/最原始的民俗生态村落
7/中国第一水乡
8/中国第一园林
备注:二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国的“文化”旅游》,将是对参展商最好的心灵“安慰”。
中国任何一家企业,对媒体的需求都是“刚性”的——因为,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如今的市场,企业已不是在比谁在做宣传,而是在比谁的信息输出更“有效”。所以,任何项目的运作和实施离开媒体的介入和炒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最大期望值的。强势媒体是任何商家首要关注的焦点,大型纪录片《中国的文化旅游》可与旅游卫视和旅游频道合作——在信息输出方面实现“软着陆”。
对内宣传“切入点”的选择
无数的外地人,在黎明十分看升国旗都会有激动的感觉,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会有吗?所以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周边贫穷国家的旅游线路,将会是新的旅游“蛋糕”。
1/贫穷国家消费低。
2/由优越感可以转化为满足感。(西方人之所以热衷于灾难片的制作和欣赏,无非是唤醒人们对生命的重视;而我们尚停留在对小康的向往。)
3/满足虚荣心(即使外企和民营薪资等同,自我感觉肯定是不同的;有多少混在北京的年轻人居住地下室,却在乡亲面前充满自豪。)
4/新的旅游线路总能让人产生幻想。
品牌是怎样“诞生”的?
对于品牌的认知过程:首先是听说,其次是了解,然后才是体验和感受。所以,任何品牌都是先从“广而告之”做起的,忽略信息输出如同轻视自身企业的存在。
编辑出版《中国旅游品牌指南》,让信息输出依托直感载体。(可操作的内容,文字从略。)
备注:有了这样的销售工具,就会解决招商人员语言描述的“尴尬”。
作为企业,痛苦的并不是花钱,真正痛苦的事情却是花了钱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想说的话:对于项目整体而言,感觉现在所做的只是一个“命题”和场地落实,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抓紧去做。除了我们需要寻找客户,还要为客户解决客户所需要寻找的“客户”;销售工具的制作和数以万计的文字量;政府资源的借用、信息输出渠道的选择、媒体的借用、新闻事件等等。能够十月份圆满完成,时间真的一点也不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