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民办教育航母是怎样倾覆的 ?

(2009-06-08 21:49:15)
标签:

中国

民办教育航母

南洋

杂谈

有梦人

有钱人

中国民办教育航母是怎样“倾覆”的?
 

2005年年底到2006年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各地的10所15年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分校接连倒闭”,师生被分流。究竟是什么倾覆了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2006年4 月4日《中青报》)

 

读了这则新闻,笔者的内心可谓五味杂陈。

一方面,是由于和精诚教育集团董事长王国欣先生有着“耐人寻味”的往来,才对民办教育产生莫名的兴趣,也便对所有的教育新闻有一种本能的关注之情。另一方面,则是本人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对江湖的“风起云落”有着探知明了的好奇和案例借鉴的习惯。

央视标王秦池、月饼大亨冠生园、“余温尚存”的三鹿,以及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都曾有过炫目的辉煌,却也都输得无地自容。

 

南洋教育集团是靠教育“储备金”起家的。“南洋”创始人任靖玺采取向学生家长收取教育储备金的融资方式作为办学的“运营模式”。即在入学时向学生一次性收取8万元到32万元不等的资金作为“储备金”,许诺学生毕业时全部返还。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学费、伙食费全免,若半途退学,甚至可以将免费资格转让他人。较之于同类私立学校每年两三万元的学费、生活费等,教育储备金这一简单明了、如同馅饼的优惠政策,使无数头脑发热甚至发昏的学生家长趋之若鹜——一时间,门庭如市、车马不息。 

用教育储备金的方式经营,将这笔钱的银行利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这在当年利息高时似乎是可以办到的。但随着银行连续不断的降息,这种经营方式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一大批民办学校因资金链断裂而纷纷倒闭,“南洋”的崩盘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这种把教育储备金的利息作为民办学校唯一或主要的资金来源,在其收取时就决定了将来返还的风险。

 

笔者不禁好奇:南阳教育集团曾经迅速“囤积”了13亿,除了存银行吃利息,难道就不能钱生钱吗?

答案是:做教育的人太缺乏“商业意识”。非但未能把握千载难逢的机遇,还把自己搞得“面目皆非”——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造化弄人吗?!

 

南洋人,又是沉醉在怎样的“虚幻”中坐以待毙的呢?于是笔者联想到百无一用是书生,那么南洋人,又是怎样不曾开化的书生呢?

十三亿的中国市场,光是想一想就会令企业家和商人“兴奋不已”。每人消费1元即为“天文数字”;万分之一的受众就能成就“富翁”! 

  

民办教育的存在一方面是市场的必然产物。即使民办教学极度萎缩,但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仍达7.85万所,在校生1769.36万人。这说明民办教育仍然有极大的市场和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这种多元化的办学方向也有利于市场空白的填充和祢补。

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南洋事件警示我们,对民办教育管理不当,将可能使我们面临难以解脱的困境,给老百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要知道,民办学校毕竟是教育的一部分,关系到众多老百姓的利益,不能把它仅仅看成个人的投资行为,任其自生自灭。南洋如此,其他民办学校同样如此。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作有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