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和企业是相互作用的“共同体”

标签:
神话企业文化教育生产力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 |
员工和企业是相互作用的“共同体”
企业员工的“理想”,首先是良好的待遇。如今世界经济滑坡,生存成本的增加,没有良好的薪酬待遇不足以让浮躁的心趋于平静——试想:终日为柴米油盐而犯难,如何投入激情和青春?然而企业对于员工毕竟只是“平台”,绝非是扶困济贫的“慈善堂”,这就要求各自利益点的“平衡”。
员工依托企业求生存,企业依托员工谋发展;员工的“主动”付出和“被动”敷衍,企业激励制度是否完善都将是左右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一件事情能够完成是“直感”的,但其“完美度”却是无法量化的。微弱的细节经过累加和时间的沉淀,就足以使企业步入“天堂”或是“地域”。
行政官员的不作为直接关乎民众的“幸福指数”,企业员工的不努力同样侵蚀企业的“生命”。问题是世界上就没有一本关于“努力标准”的教科书,由于人的行为是受控于“信仰”的驱使,是受控于“灵魂”的支配和操纵,这就使得行为的结果存在太多的“未知”和“变数”。
只有倒闭的企业,却没有倒闭的行业,这就充分说明:人的因素可以制造“神话”,同时也可以制造“毁灭”。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至少要拿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思考和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希望,并把这些合理的需求与希望转化为可以触摸的“行动目标”。例如麦当劳:员工通过努力可以成为见习副理,可以成为经理,可以做店长,可以升运营督导,总有一个希望和目标产生着“动力”。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绝望。没有“梦”的吸引,自然就没有追逐的“乐趣”,把枯燥的重复当作不幸的悲鸣。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成为麦当劳,但并不妨碍你制作“游戏程序”,制作适合自己企业的“游戏环节”——将企业的“利益点”和员工的“兴奋点”有机的整合。
把管理升华为“艺术”
把激励制作成“游戏”
把员工的需求调节为“发动机”
把员工的希望转化为“生产力”
船是企业的“平台”
帆是员工的“动力”
共同的“合力”可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