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离婚"

(2006-08-28 09:53:19)
分类: 随笔杂谈
 
本想去相思
又怕相思苦
几番细思量
宁愿相思苦
 
关于离婚 (文/罗广才)
 
 
 
不堪回首,尤其是离婚往事。
 
都有过牵手的那份默契那种心跳,而形单影只却别有滋味在心头。
婚姻是条河,开始时水还清,流着流着就污浊了.....+Z  
以前经常想:婚姻是一辈子的事,自然要从一而终。
   
我应该是算晚婚。30岁那年还是一无所成,只好奉女成婚。当我从朋友那知道“婚姻需要经营的时候”,我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那时的心情真不好形容。肯定有失落的成分。在岔路口和前妻各奔东西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场婚姻的解体并没有让我轻松,也没有太多的失落。真很茫然。像风,在流浪,不知哪里是真正的方向。
 
20多岁的时候,还自认为很懂得感情,还发明了的“爱的含义”:爱应具备以下特征:随时随地、没有道理可言、义无返顾、无怨无悔、发自肺腑、心甘情愿、一生一世,所以能具备以上特征的,爱你的人只有两个:你的爸爸和妈妈;你爱的人只有一个:你的孩子。只有这种爱才是永久的。现在想来,这些观点也不为过,只不过我偏重了纸上谈兵,虽然搞明白了真爱和男女之间的:“爱”的基本概念,在现实生活的操练上还是很差火候。
 
于爱情于婚姻爱则是情爱了。“情”字怎么写:左有“竖心”等待,右边上为“三十”下为“月”,就是一颗心要一生一世的为一个人了。这种愿景真好。以前认为,都是夫妻了,应该形同一人。而结果呢?是彼此都觉得很难接受的两个人。当初的激情、浪漫早已不复存在,在一种无奈的厮杀中乐此不疲。婚姻的战争在人类的战争史上还没有记载,但是却很激烈的存在。这不是和平的悲哀,而是没有欢乐的一场游戏。成年人是不能游戏的。离婚本身就是问题。
 
2004年的1月6日,是我个人人生一个想忘都忘不了的日子。一个男人浑身是伤,谁也看不到,也不能让谁看到。心空无主,独自一人,我躲到了北京去疗伤。和朋友在一起,尤其是和相通脉搏的朋友在一起,更何况是酒后在一起,就无话不谈了。记得我很悲壮的和朋友诉说:我算露脸了,我家祖宗八代都没一个离婚的,到我这决了堤,开了这么大的口子,算丢大脸了。
朋友笑的很智慧。这位看伦敦的月亮比武汉家乡时候还多的双博士哥们字字珠玑:世界上华人的婚姻,受本土伦理文化的熏陶,很多感情都是模式化的,所以,在中国,夫妻十年,别说感情,连感觉都没有半丝半毫,彼此能够维系的原因就是婚姻期间建立的亲情。由此,我要告诉你,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离婚是一件很讲道德的事情。
哈哈,我失败的婚姻有了理论的支持:讲道德啊。
只有苦笑,说说容易啊,人毕竟不是单纯的个体,离婚是老百姓天大的事啊。不过,朋友的话让我开朗了许多。离婚的时光比婚姻生活漫长。离婚所带来的压力更沉重,朋友段华在回复我洋洋千言的邮件中只有一句话:当你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一直往前就可以了。
 
不走也得走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没有必要去担心,该发生的都要发生,多难的日子都要挨。就像一本书中说道的: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哭,你对它笑他就笑。离婚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解离婚是怎么回事。任何项目不认真考证就匆匆上马都容易失败,离婚尤是。
  
由于离婚的时候在财产分割上,我以一个父亲的姿态为孩子做出了牺牲,所以和前妻没有争吵。离婚三年了,关于前妻,我不愿意提太多,她本人和我没有什么关联,我后来说过,我和前妻算是亲戚关系了:她是孩子的妈妈,我是孩子的爸爸,但这种亲戚没有血缘,但又不是远亲,敬而远之吧。
 
离婚是双刃剑啊,哪面都扎人啊。好在我有着良心的鞘,让它不会碰及我的女儿......
 
一纸婚约从有到无,几十分钟的事,但前后经历或要面临的岁月是很漫长的。要结婚的朋友,别犹豫;想离婚的朋友,我想你还是去看看铁道道口的警示牌:一慢、二看、三通过......

 

世间有多少玄妙的爱情?

世间有多少愚昧的冲动?

世间有多少枯涩的泪水?

世间有多少凄美的斯守?

我理解的爱情是两层含义:"爱"和"情".起初是"性"的吸引,后来是"情"的凝聚.我们在表面完美的错觉中接受了对方,在真实的磨合中发现了失落,能够容忍或愿意改变的继续往前走,不愿承受的一方选择了分手.

分与和没有对错的定义,只有我们的感受.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天性",任何选择都存在着理由.只是不要把自己的追求变成对方的伤口,没有伤害的分手才是离婚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存在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