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罗布泊
钟俊平(NK53)
今年是进行完南疆考察由诺羌进去的。我们进入前驻宿米兰,现今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6团所在地,位于诺羌县城东约90公里,是自西向东进入罗布泊地区的最后一个绿洲。36团建制时,曾将罗布泊人的后裔包容在内,当年给斯文.赫定、斯坦因当过响导的罗布泊人的后代,现在已经是该团的“军垦战士”。该绿洲东边有米兰古城的遗址,也有两千多年历史,我们去照了些相片并拾了些陶器碎片。从米兰到罗布泊钾盐矿路程是200多公里,有条简易公路,由于前不久有暴雨,在阿尔金山山前这一段许多地方被冲毁,那怕是越野车通行亦十分困难,真正进入盐壳区反而好些。27年前彭加木率领8人(连他本人一共9人,其中3名司机,业务人员6人)在完成由北向南对新湖区穿越后,又向西行进100多公里来到了米兰,本来已完成原定任务,年轻人都盼望经诺羌、库尔勒返回乌鲁木齐,彭加木提出要再围绕“大耳”外围跑一圈(大耳朵是十分坚硬崎岖的盐壳,不事先用平地机刮平汽车是进不去的),行程未达一半,汽油与水都快耗尽了,所以发生了找水和殉难的故事。现在所谓的简易公路就是经平地机刮平的盐壳地,虽稍有颠簸,我们费时8个小时就抵达了目的地。我们在那工作了8天,于10月3日经哈密返回乌鲁木齐。工作内容依旧同前两年,测高程、挖剖面、取土样。这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钾盐矿的建设,现在年产硫酸钾是8万吨,要扩大到年产120万吨,因此晒盐池要由原来的20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采卤区要打深度约90米的采卤井150口,每年抽卤水约1.6亿立方米,泵到输卤渠输到晒盐地边再泵入池内,分级浓缩,得到硫酸钾后再用管道输入到岸边的加工厂生成产品。晒盐虽是依靠太阳能,但为完成整个生产流程是需要大量电能,为此新建了烧煤的热电厂,哈密有煤,把产品运出去的车返回时多放空可将煤带回。生产及矿上职工生活均需要淡水,现已开工修建一条全长200多公里的输水管线,由米兰把淡水送过来,预计每年需水约2300万立方米。罗布泊钾盐矿是卤水矿,它所用罗北洼地地下卤水资源是抽1立方米就少1立方米,我问该矿的负责人,按所设计速度抽取卤水能维持多少年?回答是抽深度90米以上的大约50年。以后怎么办?回答是打90米以下的主意,但更寄希望的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现在的“废料”中,很可能还有宝贝。

米兰古城

米兰古城西边具生殖崇拜特征的神庙

盆地边缘巨大的红柳包

龟裂状盐壳

盐壳非常坚硬要用切割机才能打开

剖面上层是坚硬盐壳,但下部有很厚的黑灰色淤泥层。这些淤泥层的存在,说明过去曾经历过一个淡水环境并植物繁茂。我们请北大考古系测得淤泥层生成的年代是3-8千年这段时间。

土钻取样

DGPS测高程和定位

挖盐船

待安装的设备

隔盐池远看正在施工的电厂

哂盐池(盐田)

罗布泊看日落
后语:以1万年时间尺度来看,罗布泊的干涸基本上是一个自然过程,如果以数字来表示自然与人为因素在它干涸中的作用,我估计是99:1,近年来人的影响被大大夸大了。干涸的罗布泊像一个蒸干的锅底,自然的力量使许多元素在此聚集,形成宝贵的矿产资源。对农用化肥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的我国,目前所开采的钾盐,是一种重要矿产,但愿今后的“废料”综合利用,能进一步提高罗布泊盐湖的潜在价值。这种干涸过程是人类无法变更的,只能去顺应。想逆它而行,例如企图把水再往下放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巨大的晒盐池是一个完全人造的新罗布泊,它的魅力同样可以吸引旅游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