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艺园笔耕 |
http://may21.imghost.us/monguc.jpg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来得及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听人说还不错,就买了碟子,加了几天“班”,一口气看完了。
如果再倒退三十多年,“舆论”一定会批判这部片子是为地主阶级“歌功颂德”的“大毒草”了。好在现在时代变了,咱们可以轻松的聊聊观后感了。
《乔家大院》以乔致庸临危受任为起点,通过去包头挽救危局、赴江南开通茶路以及开办票号、实现汇通全国的愿望的三大故事为线索,勾勒了乔致庸大半生的奋斗史、辛酸史。为了挽救乔家大院的危局,背负着大院的兴衰荣辱,乔致庸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和走科举效劳国家的理想。为了重新崛起,他九死一生,走沙漠穿战场,开辟了蒙古商道,恢复了被战争断绝了的茶道。为了给广大中小客商提供货币流通的渠道,他甘冒与朝廷发生冲撞的危险,克服种种困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全国各地开办票号。为了挽救十万灾民的性命,他举全家之力,倾囊借债,开办粥棚,与灾民同甘共苦。
片子中的乔致庸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商人,他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而是始终以国家、老百姓的富强为己任,关键时刻,敢于牺牲小我为大我。他坚韧不拔,认准的目标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走到底。他善于识人用人,敢于破格提拔人才;他敢于冲破老祖宗的“规矩”,大胆施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他能伸能屈,一切以大局为重,团结商家,甚至曾经是自己“敌人”的人。不管历史上的其人是否如此,仅片中的这个艺术形象确实是个可敬的人。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除了它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之外,也蕴含着很大的现实意义,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启示一:诚信是为商之本。剧中的乔致庸,在经营时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进商业,展现了晋商“仁义礼智信”的商业文化。以“义、诚、利”作为自己经商的指导思想,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在包头,他发现他有的店铺在卖香油时掺假,立即严惩了做假之人,并给了受害者加倍的补偿。联想到当今不少商家造假贩假,坑害顾客的行为,确实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启示二:“不拘一格降人才”。乔致庸非常看重经营人才,在包头,他发现年轻人马荀是个难得的经商人才,立即大胆破格提拔,升为大掌柜(即总经理)。以后,又陆续提拔了潘为严、高瑞等杰出人才,为他的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他能听得进不同意见,甚至顶撞他的意见。在包头,乔致庸运用智慧和胆量战胜了他的对手达盛昌,并准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致其以死地时,他的幕僚孙茂才坚决反对,在大发一阵雷霆后,他还是冷静下来,最后关头亲自登门拜访达盛昌,令达盛昌东家感动不已。最终建立了良好的商业秩序,站稳了脚根。
启示三:“有志者,事竟成。”
乔致庸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目的。并不畏艰险,勇敢地一步步去加于实施。为了开通茶路、绸路,他敢于冒着风险,向虎视眈眈的一些商家借银,说服强盗做保镖,穿过清军和太平军激战的战场,来到江南。为了实现汇通天下的理想,他不远数千里,又冒着战火,赶到广州等地,说服官府,建立票号。
启示四:胸中有大我。乔致庸即使在经商,但也不忘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明明知道开办票号要和朝廷发生冲突,有很大的风险,但他觉得这对国家、对全民有好处,就铁了心去干。朝廷派大军去新疆制止国土分裂,要求他提供粮草。明明知道可能血本无归,他也毫不犹疑。慈禧屡次害他,但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落荒逃难时,他还是借银子给她。他说:“不救她,难道还要我把银子留给洋人?”
剧中乔致庸,基本是个完美的晋商形象,也许是个理想化的人物。但剧中阐述的故事,也许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