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知识(3)
(2008-08-30 12:12:01)
标签:
健康 |
各位看官,下面只把我国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标准让大家了解,另外我以为这十条标准实在太专业和不太直观,香港学者 李忠莹先生对心理健康从思想,学习,情绪思维,自我管理,人际关系,人格发展等6个方面34条标准则更具直观性。
大家很容易理解,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在社会生活中与方方面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归纳起来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心理健康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心理健康与自我的关系。看客不妨仔细思忖一下,然后用填空的办法深思,看看这个范畴定义的是否足以概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为,用笔墨细分实在太壅繁了。
我国的十条标准:
1 心理活动具有周期节律性;2 较高的意识水平;3 适度的暗示性;4 适当的心理活动强度;5 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6 适度的心理自控能力;7 较强的心理康复能力;8 适度的自信心;9 良好的社会交往;10 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李忠莹先生的34条标准:
一思想积极
1 “兴赢态度”(对自己有利,对他人有利,对社会有利);
2 不断想着“如何可以更好” ;
3 总想掌握更多的能力;
4 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
5 灵活;
6 有创意和幽默;
二学习兴趣
7 对事物有兴趣;
8 想掌握有关的学问知识;
9 多问“为什么”和“如何”;
10 良好的内感官运用(有效学习能力);
11 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 有尝试的勇气与行动。
三自我管理
13 自己可以做的不借力他人;
14 自己想要的自己争取(创造);
15 以自己照顾自己为荣;
16 有效的时间管理;
17 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
四情绪智能
18 明白情绪其实是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
19 接受自己的情绪;
20 具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1 关心别人的感受;
22 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五人际沟通
23 有效表达自己;
24 主动与人接触;
25 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
26 能妥善处理别人的不当言行;
27 能够面对大众说话;
28 有效的谈判辩论技巧。
六人格发展
29 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有的能力;
30 爱护和尊重自己;
31 了解自己的信念系统和有效思维技巧;
32 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一样;
33 尊重每个人的界限;
34 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做到的对世界的影响。
我认为,不管什么流派,哪个专家,提出什么样的标准。也未必尽然,未必全面,不必迷信。按我的标准就是,不管在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中,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能够自我调适,保持良好心态,人际关系,家庭和睦,学习事业无忧,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一员,豁达面对困难,享受快乐的生活,那就必然是心理健康者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