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栗原小卷父亲的一段往事
——中日建交35周年随笔
日前,CCTV6重播了日本老片《望乡》,再睹了栗原小卷饰演的女记者芳容。不禁想起了我与小卷父亲栗原一登先生的一段交往。
光阴荏苒,恍然间十几年过去了。而今,虽然栗原一登先生早已逝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记忆深刻。想起往事,历历在目,免不了潸然……。
那是1993年初夏,下海后,我刚刚辞去了一家美国企业的职务。倾其所有,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几个月,诸事如麻。一日傍晚,突接好友H来电。H说:“我刚陪同栗原小卷父亲到京,下榻和平饭店,你赶紧过来。”H君在东京大学已获戏剧学硕士和社会学博士,经常给NHK做节目,是栗原小卷的闺中密友。我思忖,定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帮助,于是,撂下手中琐事匆忙前往。
H君是个急脾气,进得门去就赶紧把我引见给老人:“这是栗原小卷的父亲栗原一登先生;这是我的好友L桑。”我向老者用日语鞠躬问好。尔后,H君就急切地告诉我:“栗原先生得了脑栓赛,左腿,右手不能动,决意来中国医治。小卷太忙,过几天才来,正好我回国就先陪同一起来了。没料到照顾一个病老人这么难,去哪家医院也没定,我们商量一下。”
H君说话间,我看着老人面露无奈的微笑,端坐着,虽不知我们说些什么,但好似也意会了其中的内容。一霎那,我忽然觉得这老人高挑的身材,消瘦的体型,清癯的面庞,白净的肤色,深邃幽深的眼神,一袭文人儒雅气质,多么像我那早逝于那场“史无前例”运动中的父亲,可怜的父亲不堪“运动”之苦,五十几岁的年纪就含冤而去了。若如父亲活着也是这般年纪。顿时感到与老人增添了许多亲近和对患病老人的爱怜。
我心里琢磨,栗原小卷身材和形象还真像父亲啊。
我和H君讨论思量再三,决定还是去广安门中医院治疗。因为一则,这个医院有经验的医生多,可以采用综合疗法;二则,距离我的公司较近。男同胞照顾老人更方便些,比如洗澡等诸事。只待小卷来京后入院。当晚,请了一个酒店按摩服务生给栗原先生作了按摩。席间,我见那女服务生蜻蜓点水似的,手法平平。栗原先生似疼非痒的表情也很难过。我这个人兴趣广泛,中学时跟随一个老中医学习过中医经络学,针灸和推拿按摩。总之,不算外行,还经常怀揣针灸针盒给谁都敢扎,还治好过不少急症,曾经被戏称作“金针L”。按摩讲究因人因病而异。比如,人的耐受力不同,则手法不同;病灶及程度不同,则选穴不同;按摩需心,神,力的凝聚与统一等。且忌不分对象,像做功课一样瞎捏一通,既不舒服也不去病。酒店服务生按摩多为走过场,怎么会让患者舒服呢?
第二天,我与H君一早就去了广安门中医院,与医务处讨论了栗原先生入院治疗事,并在高干病房预订一间朝阳的房间。尔后,依然是去和平酒店陪伴照料老人。公司的事只好撂在一边,电话遥控了。
那晚,我自告奋勇为栗原先生做按摩。我只是尽心尽力为老人做一次试验性按摩,没料到栗原先生会如此满意。不断伸出左手拇指向我和H君以示认可,嘴里含混不清的说着什么。H君说:“行啊,刘桑!先生夸你比服务生专业多了!这差事归你了!”这番夸奖,我晕了:“没问题,我就当回白求恩吧!”。
正神侃呢,闻听敲门声。H君忙去开门,没料到不速之客居然是栗原小卷!她提前一天到了。一袭银灰色长裤和短灯笼袖上衣,修长的身材,脸上没有着妆的痕迹,正是我心目中的那个无华自然样子。充满庄重,典雅,高贵,清纯,美丽和谦逊的气息。H君向她介绍了我,我们彼此躬身握手问候。她听说我为栗原先生按摩得到认可后,露出开心的笑容,不断地向我表示赞许。无奈,以前我学日语只是为看技术资料,听说能力太逊色,加上语速快就更是蒙着听了。
我们正讨论着送栗原先生入院治疗的事,席间小卷随手打开挎包,拿出自己的一张八寸彩色半身照,在背面写上我的名字,又签上自己的名字,双手递给我:“谢谢你的关照,给你添麻烦了,做个纪念吧!”我欣然接受,表示谢意:“不要客气,应该做的。”
没料到,小卷是那么风风火火的忙,以至于第二天一早的航班就离境,送她父亲住院的任务还是交给H君和我来完成了。栗原一登先生在广安门中医院治疗的近三个月期间,她中间只忙中偷闲来京看望过一次。
栗原先生治疗开始那些天,我天天下午在他午睡后都会赶去,为他做个按摩和搀扶他沐浴。而每每做完这些,我都会大汗淋漓,毕竟时逢暑夏连扶带抱,又惟恐老人着凉,不敢开空调;我又不愿在医院冲凉,只好带着一身汗渍回公司了。我陆续照料了栗原先生有两周左右。一则,我要去南方出差;二则,医院有一套治疗方法,我恐干扰治疗,所以就不再为之按摩了,给老人洗澡的事也做了交待。那时候只要我在京,还是常去看望他。
栗原一登先生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擅写童话长诗和儿童喜闻乐见的作品,出版了许多著作。就是在住院时也是手不释卷。我曾思忖,栗原小卷之“小卷”就是把女儿看作“爱不释手的书卷”之意。后来得到了他的佐证。可见栗原先生对女儿是多么的钟爱有加!可以想象栗原先生故去时,小卷会是何等的悲伤…….。
栗原先生在广安门中医院治疗了近三个月,情况大有好转,出院时也可自己站立和慢慢挪动着行走了。俗话说“治病如扶草”,一个古稀老人如果恢复常态实在时日长久,也不太容易。临行前,老人送给我一本他的儿童诗作为念。迄今,我仍珍藏着。栗原先生回国后依然在病榻上笔耕不辍,直至几年后辞世。如今,故人已去,每每抚触目睹那本儿童诗作,不禁一番怅然。遗憾的是我没有与老人家拍个照片留念,或许那些日子疲于奔波在公司和医院间,根本忘记了我还有一个海鸥DF和一个日本傻瓜相机,也许潜意识里在老人得病时就不该勉为其难。
如今,栗原小卷早已被誉为中日友好的使者。她为中日文化交流,迄今已往返日中近二十次。她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她从小学习芭蕾和戏剧艺术;从艺后成功塑造了“望乡”,“生死恋”及“清凉寺的钟声”的主要角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片。她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无人所及的高贵人品,深受中日乃至许多国家观众的钟爱。为了成就事业,她一生未嫁,她说:“我的爱人就是工作,我没有结过婚,所以没有做夫人的感觉。”可以说在中外影视演员中,我唯一从心底仰慕的也只有栗原小卷,。她虽然没有闯入好莱坞,但是她的人格魅力足以让人心悦诚服。她的艺术品质和表演天赋;那种纯真无暇和高雅气质,犹如巅峰间的一汪纯净的圣水令人敬畏。即使挑剔和爱搬弄是非的狗仔队们也恭敬万分,不敢下笔也无从下笔。我体味到,通常人们不在乎的,才会去糟改。尽管有些人闯入好莱坞,且身价过亿,却也脱不了世俗之气。栗原小卷的清纯高雅之气是无人能够媲美的。
2005年央视艺术人生要做栗原小卷的一档节目,编辑给我打电话邀我去现场参加录制,我推却了;而后他又约在阳光广场星巴克同我见面,还是要说服我一定要去栏目作客。我不是个爱抛头露面的人,当然如果为了栗原小卷还真不该不领这个面子。可是,我实在不喜欢那主持人做作的矜持和假斯文。况且,坐在第一排面对镜头实在有些冒傻气,最终还是婉拒了去做这片可有可无的绿叶。我却默默地祝愿她,希望栗原小卷通过栏目以飨久违了的喜爱她的中国观众。
今年正值中日建交35周年,两个历史上交战国,一个一衣带水的近邻,一年中通过所谓高层的“破冰之旅”和“融冰之旅”。日前,中国海军“深圳号”舰艇历史上第二次访日,标明中日关系业已日趋正常。但是,已往的民族之耻和前辈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所付出的代价,我依然致死不忘。前世之事,后事之师。
追忆与栗原一登先生的一段往事,与栗原小卷的相识,使我更加珍惜中日人民间的友谊,我祈愿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永远不会再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