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障碍的“完美”

(2007-10-08 11:58:32)
标签:

人文/历史

               地铁5号线——有障碍的“完美”

  十月七日下午二时,北京首条贯通城区南北的轨道交通线路,《地铁5号线》正式试运营。这条全长近28公里,设23座车站的地铁线路,较之已在运行中的1,2,13号线在设计理念和实用角度都有了很大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几天来,北京所有媒体几乎连篇累牍的渲染此桩喜讯,溢美之词令人眩目。

  我不知道这些媒体眼中何谓“以人为本”,何谓“无障碍”?因为还在新线地铁施工期间,我就判定在这方面肯定会有缺憾。我虽未在七日当天去凑热闹全程体味5号线的设施与功能是否像宣传的那么完美。今晨却在所住园区门口的车站走了一下,当然对所有车站的描述报道也浏览过。感觉设计离“以人为本”尚有差距,对残障人障碍不小,离“完美”还差一步。

  少见垂直载人电梯;载人滚梯只有上行,且时有时无。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香港逗留近三个月。那时几乎去遍了那个弹丸之地。那时的香港地铁已采用储值卡(IC),那里的出入口几乎都设立了上下行滚梯,还有垂直电梯供残疾者或行动不便的乘客出入。而迄今二十年后我们的设计者还出现如此“纰漏”实在不该。

  试问,肢体残疾者;老弱病孕和持重物不便者如何乘坐地铁?当然还有“恐高症”患者,如何面对五六十个台阶?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建的一号线的七八十个台阶就是常人也发憷。如今,5号线对残障者而言下几十个台阶真如从泰山南天门下山一般艰难!

 “残障人”的广义是指身患残疾和行动有障碍的人。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个人都将会成为“行动有障碍的人”。因为大凡是人都不会永远年轻,都会经历生,老,病,死。人老了就会出现“行动障碍”。我们的国家已迅速步入老龄化,北京60岁以上人口已达14%;全国在册的残疾人有8300万之众,比德国人口还多一百万!近乎我国总人口的1/20!北京有户籍人口1720万,按比例花甲以上老人有120多万,加之按比例计算的80万残障者,就是200万人之巨!还有近千万长居的,流动的人口和外国人。如此,我们还不该让“以人为本”做得更彻底些吗?

  不该只是为办“人文奥运”而建设“无障碍城市”,顺应经济发展,为了时代进步做到“与时俱进”也更应该“以人为本”才是。成为国际大都市,我们的首都还是颇有差距的。例如:少见毫无障碍的“盲道”。要么凸起的井盖,要么耸立的线杆,要么是斜拉的钢丝,要么是矗立的广告牌占据着“盲道”。还有其它缺憾,不一而足。

  可以肯定我们的政府近年的确做了一些好事,但是离纳税人的期望尚有差距。希望相关机构在做一切好事时真正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也许做的会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