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是何年?
(2010-01-18 19:01: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文小文 |
又要过年了?怎么这么快?人到了我这年龄,是不是都有这种感受呢?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掰着手指也算不明白2000年什么时候才能到来。觉得这一串数字离我那般遥远,于是就会有一副很期盼的样子。想着2000年的春节会不会与众不同,就象想这世上为什么会有个我?小的时候,总会用许多问题为难自己,却找不到任何答案。
转眼的功夫,不仅2000年来了,2010年也来了。2000年和以往几年的春节一样,我都是回老家过的。眨眼的功夫这又过去一个十年,不禁感叹:想人生究竟能有几个十年?小的时候对年的期盼是那么丰满,那样的望眼欲穿。过新年,穿新衣、戴新帽,有好吃的也有好玩的。
自从23岁那一年离开家以后,从此每年春节我都选择回家过。挤火车,不嫌路途多遥远。在外面飘的孩子,总没有家的感觉。于是春节回家,这成了我多年养成的习惯。在我的传统观念里,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必须要和父母在一起过。就算除夕那天夜里不放鞭炮,听着别人家的鞭炮,看着至亲至爱的亲人在我身边,我就会觉得生活如此美好。
很多年不放鞭炮了,也不贴对联。而很小的时候,我们家纵使条件不好,每年春节父亲都会买回来对联、福字和鞭炮,对联贴的红红火火,哥哥则用竹杆挑了红色的长鞭站在院子里。那长鞭垂挂在竹杆下,或者把它盘在竹杆上。听着院子里噼哩啪啦的炮声,我则胆小的躲在屋子里,隔了窗子看向外面。夜应该是很黑的,天空时常闪过烟花。
除夕夜,热闹的夜。
鞭炮声让你感到年是如此活泼。其实,我也知道,是我们让除夕活泼起来,为的是吓跑“年”这个野兽。有关年的传说,老年人讲给我们的传说,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若干年以后我们还能记得多少传说?过去的日子是不是将成为传说里的日子?有一天,我们会不会给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讲那些传说?
年到了。一待午夜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也许会吃三两个饺子。当你看着翻滚在沸水里的胖乎乎的饺子,总觉得它比平时看上去让人喜上几分。其实,那翻滚的哪里是一只只普通的饺子,那是一个人对新年的一种崭新的情绪。
初一早晨吃饺子。初五早晨也要吃饺子。我一直不懂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平素我对这东西就不热爱,觉得包它又麻烦又不觉得它多有滋味。当然,儿子小的时候,不喜欢吃蔬菜,我会把很多蔬菜混和在肉馅里包给他吃。如今他在我身边的时间很少,我就少了包饺子的热爱。关于春节吃饺子的传说,后来才明白,说初五吃饺子是为了破五。为什么要破五?其实我还是不懂。
中国传统的东西,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少,或者有些传说我们就一点点的遗忘掉了。不知道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孩子们还知不知道年是个什么怪物。其实,我们这一代又知道有关它多少呢。
而今却少了很多对年的盼望。不再象小的时候,离年还远远的,就开始一页页撕着日历,数着这个日子希望它快些到来。为的就是穿新衣戴新帽领到父亲给的那一点点却是极为崭新的压岁钱。新衣兜里一定是左兜装满了瓜子右兜装满了花生还有糖果。这在平时的日子里,难得一见的零食,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又是多么的奢侈呢。吃不了多少,却充满了富足感。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平时对这些东西都看不上眼的孩子们,他们年的滋味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不再盼新衣,因为他们平时经常穿新衣,他们不再盼好吃的,因为平时经常吃好吃的,他们不敢盼鞭炮,因为城市里禁放鞭炮。他们,这些孩子们,他们盼望年吗?他们盼年又盼的是什么呢?也许,等到他们长大了,远在外地或者远在国外的时候,也会如当年的我一样,有着思乡和思念父母的情怀吧?一定的。有妈妈的地方,才有家。
2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