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六尺巷
(2009-10-30 09:17:00)
标签:
六尺巷对门电表邻居张英杂谈 |
分类: 小文小文 |
早两年她家还住平房。当时平房住两家人,她住西间,前夫的二哥二嫂住东间。
自从她一个人领孩子过日子,那原本走一个大门的日子将改写。她前夫二哥二嫂要在中间砌砖墙,工程由老二来操作,要占她家两陇菜地。她这下可不愿意了,她说欺侮人没这么欺侮的,宅基地是不容许别人侵犯的。她哭着说这不是欺侮她孤儿寡母吗。
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结果是两家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的后来,她搬出了这个院子。每每一说起以前的日子,她的心仍在痛。这个时候,我跟她讲了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安徽桐城,康熙年间他家邻居吴氏为修墙建院越界占了张家三尺地,张家人向远在京城做大官的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接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主动让出三尺地基;邻居吴氏深为张英的胸怀所感动也后撤三尺,便有了广为称颂、脍炙人口的六尺巷。”
胡同就是这么来的。可她听不进去,她一直坚定地认为那家人就是在欺侮她和孩子。而我这边心是懒懒的,心下似乎觉得很多东西都可以不争,可我们大家都在争着。
早期有个四十多岁独居的邻居,恐怕嫌一个人住着太孤单,就想找个做伴的。于是把两室一厅的房子腾一间租给两个女学生,想不到没几天她就把女孩给撵走了。
房主说整天看着两张冰脸难受,最主要的我听出来了,说两个女孩天天用电脑,她嫌太费电。三个人走一个电表,她觉得自己亏了。还有一次,她看到邻居家电表不走字,她就急了,咣咣砸门,把邻居喊出去大声说他们家走她电表。最后把物业也喊来了,经过验证,并没有走她家电表,是邻居家电表坏了。对门邻居去电业部门上交电表,又来人给重新安了电表。
从此上楼下楼,两人看到也不说话。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住的跟冤家似的,有什么好呢。
隔段日子,独居的她病了,病的还挺严重,气喘的声音透过墙壁把对门邻居吓了一跳,邻居脑子闪过很多不好的念头,电话过去问她怎么了,得知感冒了没大碍。问她要不要一块去看医生,说是不用。纵是这样,她们相处的仍是不好。
对门有一天晚上听音乐,声音很小,也才不到九点的样子,似乎又吵到了那个独居的女人,她用铁棍砸墙,把对门气的半死,她倒没回砸,却拿自己家的柜门撒气,使劲一关,门掉了下来。人已经气的鼓鼓的。
估计是独居的女人性情孤僻,纵是对门的老妈妈主动和她说话,她都只是哼哈着。
看到老妈主动和对门说话,老妈的女儿就不愿意了,说我们对她够好了,真是得尺进丈。老人家就说那碰到了能不说话吗,邻居住着。
老太太的女儿把这事说给朋友听,朋友说,你还是年轻啊,老妈能主动和人家说话,说明老妈宽容。“这种女人就是有病。”她也得理不让人。
我想把六尺巷的典故说给她听,她说她知道。她说那个独居的女人应该听听这个典故,单她一个人知道又有什么用。我说,不,有用。我说你要是真的吃透这个故事了,那个晚上,听到铁棍砸墙,你就不会把自己家柜门给卸了。如果真有问题,去找物业。她似乎恍然大悟,说自己何苦和这种女人沤气。
我只想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风清云淡。
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