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粽叶飘香,一种即时的味道

标签:
粽叶粽子无锡日报香米桃枝休闲 |
分类: 报刊登载 |
粽叶飘香,一种即时的味道
上午去粮店买米。我喜欢买香米。
香米是所有大米中最香的一种米。北方人喜欢吃米,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淡忘了这样的一种味道,不管走到哪里在吃饭的时候,不会忘了点上一小碗白白的米饭。如果配以一只玲珑剔透的玻璃碗,就有一种享受艺术品的感觉。
用香米做出来的米饭,白白的、香香的、软软的。就是打开米袋,那股米香都会不顾一切的袭上来。买了米正要转身而去,我看到包装精美的粽叶安静的码放在那儿。每一小袋里,粽味不多,但相对于我们一家三口来说,一小袋足够用。
这又勾起了我包粽子的想法。原来,端午节又不远了。
想起端午,想起包粽子,我觉得这个时候我更象一地道的主妇。也许,每个家里的主妇,都愿在节日里奉上她的拿手好菜吧。至于端午,自会用巧手给家人包出有棱有角的粽子。
细数曾经的端午,我总会在节日前两天泡上豇米,满满一大盆,直到泡好以后,总会在端午的头天晚上,把泡好洗净的粽叶放整齐,准备好线绳,我不用马莲。Mike现在几岁,我差不多就包了几年的粽子。
他一岁那一年,我开始包粽子。那天我在工作回家的路上,看到大妈们在院子里包粽子,就站在旁边跟着学。回到家,开始买米、买叶、买枣,最开始不大会包,但经不住多包几个试试。反正自己家吃,包的不好看也没有关系。
熟练以后,包出来的样子自然好看起来。
第二天才是端午节,我会把它们煮出来。早晨可以偷懒晚点起床。粽叶的清香味飘溢出来,晾凉以后,会冷冻一部分。待到想吃的时候拿出来,轻轻一煮,就又可以过一次端午。只是,城市的端午似乎不是太象样子。
若在多年前,我们会赶早去爬山。那个时候我还小。我住的地方不远处就可以看到连绵的山。端午的早晨讲究早起,沿途走过,遇到清澈的小溪,会掬上一捧水洗上一把脸。据说这个早晨在外面洗的这次脸,都能让你这一年格外的清醒。
为了这一整年的清醒,我会一个人早早走出房间,或者约上三两个伙伴,向山的方向走去。我们会采回来艾蒿,把它们插在门前,这是一种驱蚊的青草,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不是太清楚。总之,每家门前都要挂上那么几枝。每个端午的早晨,我们都会在太阳升的还不太高的时候赶回家。吃妈妈煮的鸡蛋和粽子。
那个时候小,不用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自从长大了,在有了Mike以后,觉得自己更象一个家庭主妇。工作之余,把小家打点的温馨而快乐。其实,日子就是这样过的吧。平淡而踏实。城市的近处难以寻到山,更难以找到艾草。有邻居就在端午头一天,把桃枝扯回三两枝,挂在门前,据说是为了驱邪。
我们终没有折那桃枝回去。小区的桃树长的很高大,每年都会挂一些小毛桃。想着那枝条好好的长在桃树上,不能只顾了自家门前的风景,让那一棵棵桃树,最后变得枝不繁、叶不茂吧。何况,有了它的蔽护,真的就可以驱走邪气吗?
今年的端午,我仍然要泡上一些米,包上几个粽子。但不会太多,只想吃几个,意思意思。不再冷冻。我们要的,是一种即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