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户外工作室
我没有因为狂练过打字,而去做打字员,那工资太低了。
我选择做业务,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放在户外。先是从广告公司做起,那个时候,我一身兼三职,三家广告公司同时跑。终于有了冲突,而不得放弃两家。那个时候,我选择省报做为主流媒体,终于因为有一次自己马上到手的整版广告,被报社内部人员承揽去,而让我彻底改了行。
却依然是在户外工作,这次做的是直销,选择的是图书。打小我就喜欢看,这下子倒是更方便,有一次给作协送书,又恰逢出版社在一楼售书,我也选择了几百块钱的书带回去。倒把客户闹了一愣,说,刘伊卖书,咋还买书哪。
我卖的都是精品套书,定价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喜欢买单行本,一是没人给我报销,二是我买太多,也没地方放。那个时候刚刚买了房子,七十米两室一厅,可怜的连个书房都没有。
那个说我买书的客户,经常主动联系我买书,他也是买了送给别人。就因为接触时间长,熟悉了,有一次让我给搞点特色碟,他说他也是送给别人,还说这碟到处都有,只是他们这种身份不可能屈尊去买。我心说,那我能?我没有直接拒绝,说可以帮他看看。尽管曾听说别人有这方面的路子,可我想,我终究不能去贩黄吧。
干我这行的,没有多少坚持下来的。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千里不捎书,的确是,书是死沉的,小女孩卖书,真的是很辛苦。能坚持下来的,我还记得有李姐,李姐比我们都大很多,五十年代生人。身体却特别棒,有个儿子刚上大学。老公经常被派到国外,两口子聚少离多。李姐看上去,肩宽腰圆,有使不完的力量。每次见到她脸上总是挂着笑,但是我从她的嘴里或多或少的知道一点关于她家的情况,男人长年在国外,回一次国,工资也不给她,总是给婆婆,这个家基本就是她在支撑。过多家里的情况她没有和我说过,但是看着她经常在外面晒的有点泛黑的脸庞,明白她是个健康的女人。有这样体魄的女人,才能把一个家撑起来吧,每次看到她一次端几大套书走出公司,心里就直佩服。
要说我,其实也是有着足够的力量。有一次省作协客户要书,天不作美,下起大雨,打车不好打,好不容易拼到一辆出租。街上水很深,送货的怕把鞋弄湿,就是不往前推车,还强硬的要司机把车再靠过来。本来就不好打车,再加上我有这么多货,司机也在犹豫。我真是急了,生怕司机一溜烟跑掉,时间已经不早了。我费力地抱起一大箱淌着水走到车门面前,全然顾不得那双崭新的皮鞋。那两位拼客指点着给我送货的男人,说都赶不上个女人。
坐在车里,头发直往下淌水。到了地方,两位拼客加上司机,都帮我抬书,直送到电梯旁,这情景,一生都忘不掉。而以往有时候打车,想让司机帮你送个货,人家都会说自己有腰脱的毛病。也许一整天坐在车里,真的有这毛病也说不定,当然,绝大多数司机还是愿意帮我一把。
来北京以后,放弃了这种工作。可是,真的特别怀念,做业务,不仅仅有着无人管束的潇洒,更因为这工作比朝九晚五月底才数钱更过瘾。这之中,李姐也来了北京,说她老公调到了建设部,当时我刚刚到一家公司上班,也没找出时间陪她。后来,就断了。不知道她如今在哪里,是跑在沈阳的街头,还是跑在北京的街头?
本周职场话题,喜欢就请登陆评论!
小公司也可以大手笔 (发于信报)
上司和同事是夫妻(信报)
今天您博了吗?
当年脚踩三只船(信报)
和职业谈薪师的邂逅
跳槽也传染(信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