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女儿的爱情
这个叫妈妈的女人当年也很年轻。有着窈窕的身材。四川出美女,这话不知是谁说的,的确是这样的。不清楚的都以为那里的美女如何娇小,其实这个女人却是一米六几的身材。不穿高跟鞋也比她自己的女儿高上几厘米。
当年的妈妈,如今已经不年轻,六十几岁的年纪,却仍是闲不住的。她养了很多鸡鸭,在冬天来到的时候,会杀掉一些,放在北方天然的大冰柜里。那种天然冰柜,当然指的是室外了。冬天下雪,天是冷冷的。
现在的妈妈不再象年轻的时候,提什么爱情,她想的更多的是,那些远在外面的孩子。她会把那些冻得结实的食物,存放到春节,盼孩子们回来消化。往往遭到他们的贬损,这年头,哪里会缺肉啊。她却乐此不疲。
她也会和女儿唠起她年轻的事情。
那时她刚刚从天府之国走出来。那时的天府之国好穷啊。她小时候家里的姐妹多,只轮着哥哥弟弟上学堂。那时候大多数的人家都这样,生怕给了女儿知识,让她们带到夫家,因而浪费了钱财,浪费了时间。如他们设想的,还不如多帮娘家干点活,等到嫁了出去,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想收回来都难罗。
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太穷吗。
哥哥在部队当兵,弟弟也在部队当兵,他们当了兵,在部队也学了些文化知识,这为他们日后的生活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哥哥到遥远的黑龙江支边去了。弟弟留在了城里,在电影院放电影。那种枯燥的幕后生活,听着机器的轰鸣声,看着黑暗的周围,弟弟厌倦了,开始重新选择。养蜂,或到工厂做工。总之,他有些文化,有些文化,就比没有文化的强。他可以选择。
妈妈是家里排在前边的女孩,小的时候,她就没得选择,差点被卖给别人家做童养媳。家里穷啊,那时的人真傻,不懂得节育。没事就生孩子。害得孩子一生下来就受苦。妈妈被抱到稻田地里,等着哪个好心的人把她带走,只要有人把她带走,她就会有好日子过。妈妈的妈妈也就是女儿的外婆这样想。
女儿的外婆一天都没过好,等到晚上不放心,去看看,那个傻傻的孩子竟然还傻站在稻田地里。没人稀罕要。那年头,谁家的孩子都多。她的妈妈哭着把她抱回去。
哥哥和所有的兵哥哥被装进火车皮里,运到和俄罗斯只隔着一条江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名山。那里其实没有什么名山大川,到处是荒草甸子。常常有饿狼出没。
不久,站稳脚后,把老婆孩子接过来。再过段时日,又把老妈和妹妹接过来。到了这么个新地方,什么都是新的,窈窕的她出去采蘑菇,拣各种秋收后遗落下的粮食。她觉得这里真是个大粮仓。她真的爱上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最起码能让她吃饱。她决定不走了,哥哥也有把她留下的意思,女孩,怎么都好办,找个婆家嫁了。又不用花太多的钱。
这样子,就找了个男人。那男人是从山东来的,那时候叫逃荒。60年代,人都怕饿,饿的滋味很难受。出来能找着点吃的,是很不容易的事。经过介绍。他们如时下所说的闪婚那样,就卷了铺盖卷住在一起,就算把婚结了。
女人是闲不住的,在一家面粉厂做起临时工。闲暇的时候出去拣回很多粮食,很多的柴禾,日子过得很是富足。这时,有政策,要下放那些外来户。女人的户口是落在哥哥家的,她的男人有权利不走。也许这男人刚刚有了温饱就动了思乡的念头,渴望着回去继续挨饿,谁知道。他固执地要离开这个地方,回到那穷乡僻壤去。那边其实也没什么人,只有个老爸守着个子茅草房。
是不是应了那句:男人志在四方?话说到这里,其实带有贬义的。你想啊,那个年代的黑龙江,简直就是个聚宝盘,据说有一句话当时挺流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么富饶的地方,这男人还不老老实实地待着,跑回去干嘛。
其实女人在这里,早已找到希望。这里遍地是黄金,她是真的不爱走啊。
他们刚刚生下个孩子,他们不懂得,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先不要孩子。他们没有多少文化,孩子来了就要吧。有了孩子,他们尽情地疼爱。男人既然要走,她一时拿不定主意,只知道哭。她嫂子说,你不跟他走,那你咋办?
第二天,她的眼睛肿得跟个水蜜桃似的,和他的男人,抱着一岁不到的儿子坐上了火车。
他们去的地方,真的是兔子都拉不出屎的地方。也许是男人有种恋故土的情节。和人家租住在一个屋子里,住在人家的北炕上。女儿也就在这个时候,在她的肚子里萌了芽。
不久,面粉厂的临时工转正名单里就有她的名字。可是没有人通知她。只是若干年她在男人故去以后,又回来寻根,才得知。
再次回到黑龙江,她依然象年轻的时候那样,去到那一望无际的田地里,拣拾着遗下的粮食。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她和那男人走了,值得吗?不走的话,一个大字不识的妇女,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如今可以退休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可是,她没有。她什么也没有,她跟随着她的男人,然而若干年以后,男人绝尘而去,只留下他的一双儿女。只是,她从没有过一句怨言,她把男人的孩子,也就是他们的孩子都带大了。
如今的她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灰白的头发,年轻的影子早就没有了,她在女儿身上捕捉着年轻时候的模样。
女儿是自由恋爱。恋爱几年以后,在各自家长的催逼下才结的婚,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轻松够了才去摸那锅碗瓢盆,那琐碎的七件事,让他们觉得磨叽。要是再添个孩子,天,那两人世界,不乱成一锅粥才怪。大家过着二人世界,要多好有多好。
两家的家长都在催他们要孩子,尤其女婿是家里的独苗,盼孙子,都把老婆婆眼睛盼绿了。见着别人家的孩子,都想下狠心啃几口。无奈,她对付不了她的儿子媳妇,只有干着急的份儿了。
女儿和女婿不怎么回娘家,也不怎么回婆家。倒是常常和朋友们搞个派对或者两个人制造个烛光晚餐。
妈妈不解。你都结婚了,还不要孩子,真是让人想不通。
妈,这就是新新人类,你老土了,现在呀,能过到一起,就过,过不到一起,没有孩子拖累,散起来才容易。女儿往睫毛上刷着蓝莹莹的睫毛膏,脸蛋上擦了点红彩,眼影是白的。这让老妈也看不惯。
妈妈就会对女儿说,那还结婚干啥?你看我和你爸年轻的时候。
你们呀,穷。不会享受。光知道干活。不懂得爱情。说完,女儿挎上小包,不知又赴谁的约会去了。
女儿不知道啥时才能长大。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给她生个外孙儿,这是这个老妈妈时下最惦记的事了。有家,就该有个孩子,这才象个家的样子。
2004/1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