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颤抖的手术刀
挑选手术慎而又慎,慎于选择“新娘”
在每一例择期手术之前,主管医生、主治医生、科室主任都要对即将进行的手术召开至少一次以上的术前讨论,分析可能存在的术中及术后的任何风险,权衡手术和保守治疗的利弊,各种方案可能给患者、给我们医务人员带来的后果并据实记载在病情记录上以作为可能的纠纷举证证据;急诊手术也不敢有半点忽略程序,人员不齐开不了术前讨论分析会就请示主任、请示医务科、请示院长,实在不行就尽可能地动员患者转往他院,有多少可贵的救命时间就在“程序”中分分秒秒的消耗,有多少生命之火在在“程序”中悄悄熄灭!但又有哪个医生敢为之承担风险,在重重压力之下敢举起手中的手术刀而保证不颤抖?挑选新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容你慢慢考察,即使选错了还可以重头再来,手术选错了、手术刀颤抖了可能让你留下终生的耻辱!
一位胃癌患者,肿瘤侵蚀到腹部的大血管,但没往别处转移,肿瘤尚可以切除。如果切除肿瘤,患者可能会很好。但手术困难,风险大,你会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剥离血管,切除全部肿瘤,第二、放弃手术,保守治疗第三、切除部分肿瘤,加保守治疗。这三种选择医疗原则都允许,但是对患者而言,三种选择只有一种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从患者的利益最大化出发,选择的顺序应该是:切除全部肿瘤——→切除部分肿瘤—→放弃手术选择保守治疗,其可能存在的风险顺序也是一致的,如果选择第一种,医生需要承担最大风险,尽管这种风险也许只有1%,如果选择第二种,风险和利益参半,选择第三种患者起码不会死在手术台上,医生最安全,经过上述分析你会选择那种治疗方案?
手术刀不颤抖了患者过早地去世了
还可以拿肺癌患者为例,医生本可以为患者切除肺中全部肿瘤,保住患者至少5年以上的生命。可是手术中肿瘤触及到心脏周围的某根大血管,术中会出现大出血等险情,患者甚至下不了手术台。如果遇到一位有责任心的医生,也许他会冒一次险,彻底为患者将肿瘤清除干净,以保证患者较长的生命。但是,一旦血管破裂,患者将面临着下不了手术台的危险。患者家属会认为是手术没有成功,医生极有可能成为被告,站在法院被告席上的他就要举证:为何选择全部切除肿瘤、有没有考虑到术中大血管破裂的可能性、考虑到了为何还要冒险、事前的预防措施是否充分有效等等。相反,如果医生在手术时不愿冒血管破裂的风险,而只是切除危险性较小的部分肿瘤,患者会顺利被推出手术室,而患者及家属则会千恩万谢医生。但究竟走下手术台的患者能活多久却是未知数,但起码医生、患者都会获得短暂的高兴,何乐而不为?
手术刀不想颤抖却不可能不颤抖
现今的中国有多少医生无奈地感慨:自从跨进医学的神圣殿堂,一只脚就已经跨进法院甚至监狱。一旦患者出不了手术室、一旦手术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旦术后出现并发症,那么手术就有“问题”,就是“医疗事故”,家属的哭闹,甚至“医闹的”参与,病房摆上灵堂,也许肢体受到伤害,也许你就成为了科室的“罪人”、医院的“罪人”,从此你定会激情尽失,自信全无,颜面丢尽,身心俱疲,一蹶不振;理智的告到法庭,医生就要面对“举证倒置”的难题。那时,你就是患者和所有人眼中的“罪人”,你能保证手术的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吗?你能琢磨透医学领域中的未知数吗?不能,显然不能,因为你仅仅是一个医生,你不是神仙,不是圣人,那么,你手中的手术刀有可能不颤抖吗?
颤抖的手术刀哭泣的中国医学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医学的发展基于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证实,临床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有医生的教训和患者生死的代价,而人体又是一个极其精密复杂的生物体,疾病,现在发达的医学对其仍有太多的未知领域,一种疾病可有多种表现,一种表现可有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可由多种治疗方案,一种治疗方案可有多种临床转归,每个生物体有不可探知的特异体质……,医生、医学,你能全部解开这些“密码”么?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病毒性肝炎、AIDS、禽流感……,现代医学能够治愈么?不能,在强大的疾病家族面前医学往往是弱小的,所能做的仅仅是协助患者、抗击疾病。医学对这些未知密码的探寻,只能在临床实践中一步步地摸索,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有患者的功劳,又有误诊甚至误治的代价,直到对这些“密码”有了一个正确的破译,随之,医学又进了一步,诸如天花、灰脊等以前列入“死刑”的疾病。
如今中国的医疗环境使手术刀在不停地颤抖,医学在哭泣,医学在停滞。
http://club.chinaren.com/78645111.html
"ChinaRen社区 - 安徽医大 - [转帖]颤抖的手术刀" 看看哈 ~~~
"ChinaRen社区 - 安徽医大 - [转帖]颤抖的手术刀" 看看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