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江苏高考高分作文涉嫌抄袭!”
2012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在南京和江苏省主要媒体刊出,受到社会关注,但其中一篇高分作文被不少网友指责其系“抄袭”,于是,“江苏高考高分作文涉嫌抄袭!”被一些主流网站放到了页面的主要位置。(http://jiangsu.sina.com.cn/news/s/2012-06-26/10074340.html)
高考作文“涉嫌抄袭”,但今年的高考可为称得上有“史上最严格”的高考,又是如何抄得呢?既然考试的时候不作弊,又何以说是“抄”呢?如今该作文被人找出了“类同”,只能说是考生“搬用”了别人的文章。但这种“搬用”高考并没有明文禁止,也就更谈不上“抄袭”到什么程度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抄袭”或“搬用”更是多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成就,那就是应付考试的最高效的手段。不仅在高中,甚至在小学阶段的作文,老师都会让学生看经典、背范作,指导学生如何“以不变应万变”;还要求学生背美文佳句、记华丽词藻,讲程式化的作文写作方法且从来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所以,为了应付作文考试,背作文、背文章的“套用技巧”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而且在学生学习的这么多年里一直在这样做,这样的“抄袭”是应试教育的特产,也正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成就!
当然,我也不能一味指责老师们的这种教学方法,说实在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尽好地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尽可能地在作文考试中考得好分数,这是一种用教学行为续写的“爱”。但通过这次事件,同样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所续写的“忧”的一面。难道我们的教育不该反思,该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去感受、理解社会生活,如何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从另一个侧面说,这位考生如果平时没有较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又如何能抄到这篇文章;如果没有对该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又如何能把文章中过去的内容与今天的考试要求相结合在一起,成为完美的高考“高分作文”呢?我们是否该反思我们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个问题归咎于这位学生的“抄袭”,又何以表达对学生的“爱”,如果我们不问问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又何以表达对教育的“忧”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