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在布控

标签:
文学/原创杂谈 |
分类: 我的文艺评论 |
【罗六元评陈力娇小说】
究竟谁在布控
——评陈力娇中篇小说《布控》
发表在《黑龙江日报》2009年5月6日“天鹅副刊”
读了陈力娇的中篇小说《布控》,心里想着许多问题。陈力娇写的是一个高中学生被某黑集团有预谋地绑架了,黑集团老大疤痕看上了高中生吕地,接下来进行层层布控,想把他培养和打磨成他们当中的一员,结果事与愿违,只好把他抛弃了。
吕地死后我们看到,原来疤痕的布控,是父亲对儿子的布控,是黑暗对美好的布控,是破坏对成长的布控。然而仅仅这些,我还是觉得不是陈力娇的本意,那么或许有更深更多的东西我们还没有看到。我问自己,陈力娇为什么非常理智地写这么一个令人恐怖而又不好评说的故事呢?我们怎样理解作家的思考角度和思维模式呢?
我与陈力娇有将近两年的交流。陈力娇在我的直觉上是平、淡、稳、静、很健康的女性。但对周围的事物反应是敏锐、迅速、活跃的。就是说,陈力娇作为作家是较为独特的,是写实的。作品书卷气不很浓,但生活味特别浓。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她,代表着一代人,所以岁月对这一代人的亏欠和影响对她来说更为残酷。
作为作家陈力娇实际上过着两种生活,一种是精神的,精神是高贵的;一种是物质的,物质是匮乏的。这组成了她内心世界极为矛盾的两大阵营,共同出现又难以权衡。所以说蹉跎岁月给她的磨难很大,关联也就更密切。可作为女性,她又是深沉的、细腻的、温和的,她是用经历或和经历同步的深刻思考,来积蓄和呈现写作的,以致来弥补时代造成的先天的薄弱之处。
是不是这种写作有多少把握,我不好说,但我有个小小的细节却要说,那就是小说《布控》的开头一节,已经以小小说形式早在去年《天津文学》上(2008年7期)发表了,只是人们不大留意罢了。当时我在她的博客里看了后没有发表任何评说,我知道这个作品没写完,是作者在找切入点,说明作者的探索和尝试。因此我说一个作家一生从严格意义上讲只写着一篇大作,不管有多少作品都是一篇大作,它们是连带的,连着作家的行径和人生,以各种各样的牵扯,成为他们写作中不可小视的内在勾连。像小小说《布控》这样的练笔作品,只是陈力娇在自己大麦地里零打碎敲拾起来的一颗麦穗罢了。
陈力娇藏而不露,不像一般人好为人师。陈力娇相反,轻易连一句多余话都不说的。这不是傲慢,是性格和素养经常熏修养成的习惯。
现在她终于完成了这部中篇,以带编辑点评的方式发表在《青春》2009年3期上,被隆重推出。可是她却写成了看去较为偏激的故事。从故事表面上看与她过去已出手的文字反差极大,反差可以说是尖锐和突出的。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她所考虑的问题就是我们大家天天都要面对或已经面对的事情,它有可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随时发生。就像交通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横穿公路的人身上一样,只是我们不统计罢了,不思谋罢了。陈力娇统计了,思谋了,撕破了事物内在的本质区别,给我们一个旁逸斜出又不乏凄美的承认与表现。
陈力娇是个砸了罐子晒东西的女性,她把美好的器皿砸碎了让你痛感惋惜,同时又让你在惋惜中再知道砸金器、银器、宝匣子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她的文字和所编写的故事初看是反常的、偶然的,当你冷静下来再想又是正常的、必然的。这就是陈力娇的写作手法。只是因为她理智的不动声色的描述,给人罩上了奇特的彩虹与迷雾。大家要知道,彩虹不多见,梅雨迷雾却司空见惯。可是读者往往看了彩虹,却忘了因为下雨才造成的假象,忘了真相是天要下雨,大家注意带雨伞才是重要的。作为作家的陈力娇,这种理智的提醒是负责的,是难能可贵的。
陈力娇了不起的地方,还在于她独特地关注现在的生活,在文字上不太利用名人效应,她就是她,这是我尊敬和喜爱她的根本理由之一。我不管她有多么大的名气和将来有多大成就,她作为写作的人做了这些探索我就尊敬和喜爱她。一个人做她要做的事而不轻易动摇才是较为不凡的人。我敢保准她每天始终不歇地在和自己思辨,这已经成为了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我们再看她对《布控》作为小小说发表(中篇的前一节)时与读者的互动谈话,便一斑可窥全豹。她说:“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意想不到的玄机,面对它时人类必须做出选择,《布控》里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他本来生活得很好,但另‘一个方面’却袭击了他。人类总是遇到突然的碰撞,总是在围剿和布控中求生存,是进是退很难取舍,小说指出人的不确定性。还有就是引领读者思考,除了生与死,进和退,能否寻找第三条路。”
由此看来,这就是她最初的意向,就是她以小说的方式,在为我们大家寻找一条理想的生命途径。她多么热爱生活,多么热爱生命,她越是抱有大爱就越困惑和疼痛,因为形而上的东西对她来说是一种明知自己去死,却要勇于攀登的进攻方式,是充满痛苦的一次又一次的凤凰涅槃。
写到此我忽而明白一个道理,《布控》原来是作家对人类的布控,是作家对人类未解的求生之道的布控,是作家的心性对世界的一次卧底和拷问,探听后转化为对人类困厄的勇敢承认与反馈。我想这就足够了,这就是《布控》头顶那缕长久不息的光环让人心动的原因,这就是《布控》里那楚楚动人的高中生吕地,让人深深记住和惋惜心痛的原因。
还有一句话最要紧的话也愿意写在这里,那就是从心底深深怀念那个被推向世界之外的小说主人公吕地,一个前程远大充满朝气、以死为代价、站在小说画廊的活生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