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我的专集 |
【周艾若先生评陈力娇小说】
<戏园>序
发表在1997年1月7日《黑龙江日报》
发表在1997年1月7日《黑龙江日报》
世谓授业者为园丁。
这职业本能地支配着我关注那些卓尔不群的好苗子。园丁选择好苗,好苗也选择园地。根据自身的条件选定合乎心愿、兴趣所在的成长取向。
她竟然选定当今依旧凄清的文学创作。起步不算早,却发现了本有而潜伏着的禀赋才情。而困顿经历,正是她文学创作的一份财富,一片沃土。
这里辑录的一些作品,此前我大抵陆续阅读过。觉得她具有一种直面惨淡人生与生存缺憾的坦诚。字里行间,无不是她心底真性的流露。而一番好意的付诸实行,往往富有突破世俗的胆识。这是一种难得的操守与内在美。艺术上便飘散出特殊柔韧的韵致,却不失黑土地之方域风情。
她对作品情节、构思的酝酿及写法的把握,自有其上述心甘情愿的渗入,又有其注意努力不重复自己,精益求精的一面。以细致入微的体察,以别人无法雷同的笔墨铺陈出来。
如《戏园》的独具慧眼,任何高手也写不出她的蕴味,是因为心性的抗衡而昂扬而究底,强化了她认真、善良、求美的天性与人格力量,浑就进入生活,也进入她的创作及其倾向。
是怎样的倾向,特色,怎样合意的题材;是怎样的困惑,伸展出怎样辐射般的探究。谈及《戏园》的构思,她曾经在一封信中表白:“如果活自己是本能,那么,活他人则是本能以外的东西。然而对于这生命以外的热盼,必须付出代价,以一种旧的东西去换取一种新的东西。这或许只有脱胎换骨或牺牲性命才能达到。”
这是《戏园》的追求与主旨与心向。积蓄太久,渴望太久,才能酿出如此绵长的醇酒来。真诚激荡的奔流,无疑冲击着读者的心田。人性的种子,于是在自由的心田长出苗苗。正视现实,解放自己才能放开情怀,尽情哭笑。这样,她的创作,无一篇不是她灵魂的颤动与吟哦。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人生付出的代价,比之艺术思考的深度,大体是相辅相成的。尽管她笔底的天地与襟抱受限于眼界,显得不那么开阔宽广,但文学的想象及立足处与生活应保持的一定距离,使她的作品摆脱了一些实事的纠缠,而出现了一种艺术的超拔。更有极为特殊的场景,少见的情节,罕有个性,独具的观照,反而强化了现实主义的感染力量。
而底层人物的活法,心地的善良,生命的顽强,世道的不公,纵横交错的脆弱与坚韧,单纯与复杂,冲动与平衡,都在无可奈何之中得以升华。毁灭也好,拼搏也好,原来世间还存在着这样一些亟需关注的角落,从那些角落传出了哀怨、呼唤、求助之声息,她均用她的才情,超常的自身经历,相当程度上,使其反馈为生命的艺术,风韵宛然而又生生不息。

后一篇: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