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我的随笔 |
【陈力娇随笔】
发表在《黑龙江日报》2003年4月23日
发表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08年5月25日
世界像个万花筒,常常有一些事情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好的和不好的,令人感动和令人鄙夷的,就像战场上的子弹时时向我们袭来,我们猝不及防的时候,通常是被伤害,但也有令我们终生不忘的纯粹的感动,它陪伴我们终生直至到老,直至我们从这个世界永远消失。
有一次我出差,由于头晚熬夜第二天起来晚些,睁眼一看离火车开动时间只差半小时,洗脸漱口又收拾一下行装,就急火火打车上火车站。
火车站的人流永远是熙攘的,等我挨近售票口,火车只差七分钟就要开了,我买了票,急速跑往检票口,接着又跑往天桥。事情就是从天桥一点点开始的,它以缓慢的节奏,卓尔不群的魅力,逼迫我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大约每个火车站都有天桥,它就像个结实的牛背,驮负着人们通往四面八方,此时就在我的一左一右,在天桥的顶部,赶车的人如不住向低坡滚动的石子,不断地穿行,涌动,消失,似乎只倾刻间,天桥这头上来的人们就从天桥的那一头隐没,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等大批人流消失之后,宽宽的天桥忽然寂静下来,由拥挤不堪,到就剩下两个人,一位是一个拄着双拐的少年,另一位是一个中年男人。少年很柔弱,走路的速度根本快不起来,他的腿就像两条胶皮腿,软软地凭着拐仗挪动着,看得出他在极力地做着努力,从他脸上急出的汗水,就明白他是想让自己在几分钟内必须蹬上火车。可是这对他来说似乎太难了,如果他不慌乱,稳稳地向前,还有可能赶上火车,但如果照着他目前的焦灼状态,那一定是欲速则不达。
我很为少年焦急,超过少年时不自觉地为少年掐着一把汗,然而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那个走在少年身旁的男人很意外地放慢了脚步,他几乎是陪着少年走,他的脚步完全同少年一个频率,他对少年说,不用急,急什么,赶趟,还有三分钟呢,只要沉住气,三分钟就能顶六分钟用。少年抬起头,感激地看他一眼,脸上露出了依托般的微笑。
少年随着男人走,他丢弃了慌张,学着男人的样子,从容地挪动着脚步。
我却急了,我劝诫自己加快速度,别信他那没有根据的估算,因为我根本就没看到他查看时间,他是给少年打宽心针也说不定,结果我的猜测对了,我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腕上的手表,哪是什么三分钟,两分钟怕都不到了,我把他们甩得无影无踪。
等我到了火车上,火车离开动时间只差一分钟。我从窗口望出去,见高高的天桥阶梯上平静地走下两个人——男人与少年。男人架着少年的胳膊,像凯旋的战士同少年肩并着肩走向了就近的那节车厢。
我不由得承认,他们胜利了,他们取得了心态上的胜利,他们赶上了马上就要开始飞奔的火车。赶上了这趟车,他们心中的预计就如期完成了;赶不上这趟火车,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机遇就可能错过了他们。
我忽而感到,这很像我们的人生,其实有许多机会我们都可以接近成功,可是我们就是把握不住它的平衡度。我们总是把失败的可能估计成一个铁球,把成功的几率看成一个乓乒球。我们失衡了,错误地估计了事物的本真,取胜的信心恰恰就在这比例失衡中彻底地丧失了。
而我们拿什么去做尺度呢?拿什么去做更改呢?拿什么去做根除以便免除我们日后的后悔与惋惜呢?想明白了,原来我们急需的就是眼前的景象,就是男人对少年的相应的安抚与慰藉,相应的陪伴与同行,相应的经验传承与信心支撑。
火车开动了,他们在车厢的衔接处分了手,少年向前,男人向后,他们各自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号,再相见说不定是今生的哪一时刻。
有一次我出差,由于头晚熬夜第二天起来晚些,睁眼一看离火车开动时间只差半小时,洗脸漱口又收拾一下行装,就急火火打车上火车站。
火车站的人流永远是熙攘的,等我挨近售票口,火车只差七分钟就要开了,我买了票,急速跑往检票口,接着又跑往天桥。事情就是从天桥一点点开始的,它以缓慢的节奏,卓尔不群的魅力,逼迫我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大约每个火车站都有天桥,它就像个结实的牛背,驮负着人们通往四面八方,此时就在我的一左一右,在天桥的顶部,赶车的人如不住向低坡滚动的石子,不断地穿行,涌动,消失,似乎只倾刻间,天桥这头上来的人们就从天桥的那一头隐没,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等大批人流消失之后,宽宽的天桥忽然寂静下来,由拥挤不堪,到就剩下两个人,一位是一个拄着双拐的少年,另一位是一个中年男人。少年很柔弱,走路的速度根本快不起来,他的腿就像两条胶皮腿,软软地凭着拐仗挪动着,看得出他在极力地做着努力,从他脸上急出的汗水,就明白他是想让自己在几分钟内必须蹬上火车。可是这对他来说似乎太难了,如果他不慌乱,稳稳地向前,还有可能赶上火车,但如果照着他目前的焦灼状态,那一定是欲速则不达。
我很为少年焦急,超过少年时不自觉地为少年掐着一把汗,然而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那个走在少年身旁的男人很意外地放慢了脚步,他几乎是陪着少年走,他的脚步完全同少年一个频率,他对少年说,不用急,急什么,赶趟,还有三分钟呢,只要沉住气,三分钟就能顶六分钟用。少年抬起头,感激地看他一眼,脸上露出了依托般的微笑。
少年随着男人走,他丢弃了慌张,学着男人的样子,从容地挪动着脚步。
我却急了,我劝诫自己加快速度,别信他那没有根据的估算,因为我根本就没看到他查看时间,他是给少年打宽心针也说不定,结果我的猜测对了,我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腕上的手表,哪是什么三分钟,两分钟怕都不到了,我把他们甩得无影无踪。
等我到了火车上,火车离开动时间只差一分钟。我从窗口望出去,见高高的天桥阶梯上平静地走下两个人——男人与少年。男人架着少年的胳膊,像凯旋的战士同少年肩并着肩走向了就近的那节车厢。
我不由得承认,他们胜利了,他们取得了心态上的胜利,他们赶上了马上就要开始飞奔的火车。赶上了这趟车,他们心中的预计就如期完成了;赶不上这趟火车,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机遇就可能错过了他们。
我忽而感到,这很像我们的人生,其实有许多机会我们都可以接近成功,可是我们就是把握不住它的平衡度。我们总是把失败的可能估计成一个铁球,把成功的几率看成一个乓乒球。我们失衡了,错误地估计了事物的本真,取胜的信心恰恰就在这比例失衡中彻底地丧失了。
而我们拿什么去做尺度呢?拿什么去做更改呢?拿什么去做根除以便免除我们日后的后悔与惋惜呢?想明白了,原来我们急需的就是眼前的景象,就是男人对少年的相应的安抚与慰藉,相应的陪伴与同行,相应的经验传承与信心支撑。
火车开动了,他们在车厢的衔接处分了手,少年向前,男人向后,他们各自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号,再相见说不定是今生的哪一时刻。

前一篇:生为人杰
后一篇:一位普通母亲与大学生儿子的对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