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玉安
李玉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15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院人物——俞忽教授

(2022-10-07 12:07:37)

今天发一个水院老人物:俞忽教授。其实,我并没有见过他,我来工作的时候,他已经去世近20年了,但是他的著作和名声,水院的老人,都能说上几句,个个都是赞扬之声。今天发博客是主要动机,他还是一名文学翻译家!大名鼎鼎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他第一个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的。

俞忽(1894-1959),号子慎,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早年在乡里就读私塾,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考入了苏州拓殖学堂学习。因成绩优异,于1913年考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工程科学,1919年毕业,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回国后,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半年后旋即转入上海沪杭甬铁路局任统计科长,1921年被调到平沈铁路局任副工程师。1931年应聘到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任教授。他擅长于工程力学的研究,参加铁路桥梁设计建设的实践,在结构力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创造了解静不定结构的新方法,如相对偏移法、悬索桥应力分析、钢构架力矩分配、拱桥应力分析等。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大调整,教育部组建了武汉水利学院,他被聘为专任教授。1953年成立武汉水利学院(1991年改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一直担任土木建筑工程建筑力学教研室教授兼主任,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是当时武汉水利学院为数不多的一级教授(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院士)。

一生致力于结构力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成果在钢架、拱桥、悬桥、拱等结构的强度和振动分析方面,对这一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结构学》、《静不定结构》,翻译了苏联的《结构静力学》,并编写《结构静力学〈参考资料〉》等。

在水电大学图书馆里,曾经收藏了不少他的著作,其中《静不定结构》,是工科尤其是土木建筑、力学方向的大学生必修主课,我还记得还有他的手写(蜡纸刻印)的讲义,由于那个时候的纸张含硫比较高,很容易老化且发黄发脆,不易保存。图书馆的老职工里,熊振威、王凤群、高仪静、王新元等老师,对他还有很深的印象。

就是这么一位纯理工专业的工程师,居然在闲暇之中,翻译并出版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早在1923年,他将此书首次译成中文,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只是当时书译名为《活冤孽》,而不叫《巴黎圣母院》, 俞大教授把雨果俩字翻译为“嚣俄”,因为叫“嚣俄”的译名实在太普通,没有引起国内读者的关注。直到1928年,《孽海花》的作者——曾朴,将雨果的这部书翻译成《钟楼怪人》在国内出版,方才引起国内读者的青睐。真正叫《巴黎圣母院》书名的是1949年,上海骆驼书店出版了女诗人陈敬容(1917-1989)的译作,这一次才定名为《巴黎圣母院》。

 

从《巴黎圣母院》近百年来的中译本传播历程,最先当应是“俞译本”首播国内,头功难没;再就是曾译本,《钟楼怪人》,形象生动;陈译本一炮走红,流行全球,一版再版多次。而首个中译本《活冤孽》及其译者俞忽却至今少为人知。这个话题,是研究中外文学史以及版本学的学者们不应忽略的一段小史。(感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李传义书记提供相关素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