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的山山水水,都被一些好事的“文人”取上一些颇具“情调”的名字,以此来增加珞珈山的“情趣”。武大的“青人坡”,也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期,才得以传闻的,其实在这以前,那里只不过是一个养牛吃草的荒山坡而已。
武大“情人坡”的位置,就在桂园宿舍后面的山上,一边与工学部的第11教学楼相连,有一条小道通往工学部(原来是水电大学),路上面属于武大,路下面则属于水电大学。由桂园宿舍拾级而上,沿“情人坡”直上至樱花大道通往樱顶的老图书馆的路下面,这一路段,被称之为“情人坡”。起因是,这个路段在1987年之前,是没有水泥路的,全是土路,雨天时节,是不适宜行走的,晴天的时候,倒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在学校上学的时候,一到周六晚,那个时候的武大和水电大学的电影场,放映的电影不一样,我们往往是可以选择看哪一家的电影。到水电大学电影场的路,就是从樱顶哧溜几下就到了水电大学的电影场了(2019年起,原水电大学的电影场已经夷为平地,盖起了水电科技大楼了)。
武大的“情人坡”,出名的年份,是在武大基建处把这个山坡铺了水泥路以后才逐渐形成的,缘由是这些修路的工程队师傅们,颇有一点文化的因子,他们在路上用诸多的小石子铺设了一些唐诗宋词之类的格言警句: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等等文字和图案,这才使得历届武大的学子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看着这些格言与诗词,不知不觉地就有了牵手的冲动,这或许就是“情人坡”的来历。
修路的工程队是湖北仙桃市郑场普庆工程队,这个工程队现在也许是一个大企业了,也许有多种原因已经散伙了。起码他们在修路的时候,知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广告意识,应该说,这个工程队还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希望他们在现如今已经发展为一个地产商或者大型施工企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