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玉安
李玉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27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寿多则辱:周作人的闲章

(2018-04-20 21:12:18)
标签:

历史

人物

健康

周作人

        寿多则辱,出自庄子语。

      原文是:“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原文出自《庄子·天地》)

       民国有个文人叫周作人,是鲁迅的亲二弟。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由于鲁迅在中国文坛上的威望和关系,鲁迅又是家中的老大,对周作人和周建人两个弟弟关怀备至,先后送往日本留学。周作人在日本花天酒地,还娶了个日本姑娘为妻,归国后,鲁迅凭着和蔡元培的老关系,把周作人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尽管鲁迅对他的两个弟弟很是关照,但是周作人最后还是和鲁迅闹掰了,以至于发展到俩兄弟不讲话并断绝了兄弟关系。

       周作人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个人的苟且,成为了无良无节气的文化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定为汉奸,本为处以极刑,后改为有期。内战后期,意欲投奔台湾,但蒋氏集团鉴于其无民族气节,不予理睬,他只好在大陆苦呆着。1949年年底,有人曾问周作人:“听说胡适有意邀你去台湾,担保你能当上中央研究院院士,有这回事吗?”周摇摇头,表示他肯定不会去,其实是他很想去,蒋氏集团不要他才是真相。

       大陆解放后,作为汉奸身份的周作人,悄悄告诉他的一个朋友徐淦:“南北通车了,我已经发出一书信给毛润之先生,毛先生在北大当图书馆馆员时见过面。有一次他来八道湾看鲁迅,鲁迅不在家,同我谈了一会。我去信问他能不能让我回北平,还不知道给不给回音。”到8月上旬,周高兴地对徐说:“回音果然来了,是毛先生请周恩来写信给我的,允许我回家。”
       毛泽东也真收到了周作人的信,他看完周作人的信后说:“文化汉奸嘛,又没有杀人放火。现在懂古希腊文的人不多了,养起来,让他做翻译工作,以后出版。”就这剧话,让他在北京得以留下来。
       周作人晚年,主要从事翻译和写作工作,从解放后一直到“文革”,他每天伏案写作,偶尔和来访的友人闲聊,其中过从甚密的是同样为文化汉奸的钱稻荪。钱每次来的时候,总是自带一小瓶酒和下酒菜,自斟自饮,与周作人海阔天空地闲聊。1952年,周作人六十七岁生日之际,在日记中写下“寿多则辱”一语,12年后,他八十岁时,将此语刻成了一枚闲章。

       准确地讲,周作人的晚年很凄惨,主要是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每天都有红卫兵开他的批斗会,精神上的摧残和肉体的折磨,他的儿媳在繁重的工作中悉心照料着他,也是被累得精疲力尽。他实在不想再拖累儿媳,最后不堪忍受这种高级的痛苦,向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喝安眠药自死,未被批准。“寿多则辱”完全代表了他晚年的窘境,“富则多事”刚好也是他前半生的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