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图书馆精神 |
图书馆学宗师沈祖荣先生和台湾图书馆学巨擘沈宝环先生,他们父子二人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用“智慧与服务”之博爱精神在20世纪的世界图书馆史上谱写了独一无二的绚丽多彩的辉煌篇章。我们设立沈祖荣沈宝环奖学金,既是为了纪念沈祖荣先生和沈宝环先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发扬光大其“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今天,沈祖荣宗师的女儿、八秩高龄的沈宝媛女士应邀光临我们的奖学金颁发仪式,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是对我们的莫大鼓励!在此,请我们大家一起用热烈的掌声,向沈宝媛女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谭祥金教授和赵燕群研究馆员,他们伉俪二人同样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事业。
谭祥金教授是我们的老系主任,谭老师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其后服务于北京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1973年,谭老师34岁时就出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是我国图书馆界少有的杰出人才。谭老师在担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期间,负责组织完成了多项载入中国图书馆史册的重大事情:今天大家看到的国家图书馆建筑,就是谭老师在任期内亲自规划、组织建成的。大家经常使用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也是谭老师参与组织完成的,他一直担任全国善本书目工作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这两个项目都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国家重点项目,谭老师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这两个项目的组织实施任务。大家现在都知道中国图书馆学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谭老师是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最重要创办人之一。197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成立,就是源于谭老师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会议上的动议。大家去翻一翻历史材料,就不难发现:谭老师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中担任的是常务理事和秘书长,其后连续担任了三届(2-4届)的副理事长职务。此外,谭老师还担任过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和全国缩微标准化委员会主任等多项重要工作。可以说,谭老师是我国图书馆界当之无愧的杰出带头人。1988年,因为组织的安排,谭老师在担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近15年而将要离开他心爱的图书馆界的时候,他毅然放弃高级干部的职位,南下广州,在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任教,把他多年的图书馆管理学识、才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我们的学生。20世纪90年代我系的欣欣向荣和今天的发展正是谭老师的杰出贡献。可以说,谭老师南下中大,给我们带来了长远的福祉。谭老师在退休以后仍然在继续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尽心竭力。在深圳图书馆新馆建设的五年中,谭老师一直担任深圳图书馆的顾问,每周5天住在深圳,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深圳图书馆的建设之中。我时常跟谭老师开玩笑说:谭老师你很时髦呀,每个周五晚上回中大,周一早晨又去了深圳,典型的“周末夫妻”嘛。如今,深圳人的精神家园——深圳图书馆新馆已经落成开放,谭老师也完成了他在深圳图书馆的光荣使命,可是,谭老师并没有停息,去年他又应聘担任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顾问,专门负责在全省各地建设“流动图书馆”的相关事宜,其拳拳事业之心之情之爱,令人感动。在此,请我们大家一起用热烈的掌声,向谭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赵老师和谭老师是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的那个“同桌的你”。武汉大学毕业以后,赵老师和谭老师一起赴北京,服务于铁道部图书馆,后北京师范大学创办图书馆学系时转任教职,曾担任副系主任多年。1988年南下广州后服务于中山大学图书馆,担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8年之久,同时兼任我系硕士生导师。赵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在情报检索语言、数据库建设和期刊管理等领域有令人称道的成就。赵老师在退休以后也一直没有停息,她一直在帮助我们建设教育文献数据库、珠江三角洲文献数据库和孙中山数字图书馆,并且从不计较任何酬劳,其精神令人感动。在此,请我们大家一起用热烈的掌声,向赵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如果说我们设立沈祖荣沈宝环纪念奖学金是纪念我们的宗师的话,那么,我们设立谭祥金赵燕群奖学金则可以说是赞美我们的老师。无论是纪念,还是赞美,其目的都是为了弘扬图书馆精神,弘扬博爱的精神。获奖的同学得到的奖学金只有微不足道的1000元,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些奖学金是从那里募集来的,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奖学金的份量与意义。它们来自年过八旬的沈祖荣宗师的女儿沈宝媛女士和女婿林念祖先生、年过七旬的沈宝环先生的夫人贺湘云女士及其子女、年过七旬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李华伟博士、年过七旬的美国华美图书馆员协会执行理事长曾程双修女士、美国西蒙斯大学图书馆学信息学研究生院陈钦智教授、美国友人刘瑞兰女士、Mr.& Ms. E. G. Monakee、Mr.& Ms. Herofd Schwartz、谭祥金老师、赵燕群老师、《图书馆论坛》主编邹荫生先生等等。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这些人的名字,是想说明一个显然的事实,那就是,这些人虽然不是穷人,但是也不是百万富翁,他们基本上都是我们业内的知名人士和普通大众,他们慷慨地奉献自己的退休金或者工薪,只是为了播种希望,传达博爱,而不要求任何的回报。当然,在奖学金的捐赠者中,还有我系和我校图书馆的数十位教职员工,还有系友会的系友们,他们都是与你们最亲近的人,他们始终如一地关爱着你们。在奖学金的捐赠者中,还有超星数字图书馆董事长史超先生、超星华南地区经理陈锦辉先生和3M公司及其同人等充满爱心的支持者。他们在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及时地回馈教育、回馈社会,以体现其社会责任。在此,请我们大家一起用热烈的掌声,向所有的奖学金捐赠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设立和颁发这些奖学金,也不需要大家做任何的道义承诺,我们只希望大家在感受社会各界人士和我们这些教师、馆员和系友对同学们的奖掖和厚爱的同时,能够认识到博爱不仅是一种崇高精神,而且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你们将是中国的社会精英。
作为中大人,作为一个光荣而自豪的中大人,我们时常在说我们要秉承“中山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山精神”?同学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中山先生手书的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如果答案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不会给你“及格”!因为“中山精神”的精髓是“博爱”和“天下为公”。人们经常会在各地看到这六个字,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深刻地理解这六个字的意义,而实践这六个字的人恐怕会更少,正因为这样的人较少,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社会精英。
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学生,祖国未来的栋梁,始终把崇高的“博爱”当作一种社会责任,关爱我们的学术,关爱我们的事业,关爱我们的社群,关爱我们的自然,关爱我们的人生,因为每付出一份关爱,就会增添一份人生的崇高,就会获得一份心灵的安逸,就会享受一份生活的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小康社会”迈入“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请同学们记住我的这句话:博爱,不仅是一种崇高精神,而且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