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优缺点
(2009-05-31 16:41:06)
标签:
语素
表音文字
汉字
音节
同音词
方言区
杂谈
|
|
目前在世界上存在者两种文字,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汉字属于后一种,虽然很多汉字为形声字,兼有表音的功能,但总体来说,汉字以表意为主。
很难说那种文字更优越。但早在新文化运动伊始,便有学者呼吁废除汉字,采用拼音文字。如果说当时的主张含有全盘西化而具有激进色彩,那么改革汉字,采用拼音文字的建议在今天重新被提出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传承了几千年的汉字,到底有何缺陷,以至于弃置不用?而拼音文字又有何优势,值得我们去放弃传统文字?汉字拼音化能不能够行得通?这些不仅是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文化命题,其变动关系着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化遗产。现在,就让我们先从学术的角度,对汉字的优缺点进行条分缕析,以期得出上述问题的明确答案。
汉字的最大优点,无疑在于它的超方言性。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南北东西地理环境差异极大,因此存在在多种方言。如北方话、闽方言、客家方言、吴方言等等,各种方言之间差别极大,不同方言之间交流非常困难。如果采用表音文字,发音的不同导致文字的不同,各方言区之间的交流变得不可能。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的存在,则使各方言区虽然语言不同,但可通过汉字进行交流而毫无障碍。汉字的超方言性,使它成为中华文化的凝结剂和中华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二是汉字的有理性。汉字作为一种符号体系,可分为有理性文字和无理性文字两大类。无理性文字指纯表音文字,它只是一种符号,与要表达的事物没有直接关系。有理性文字如汉字,除了表示词的读音,还能表示事物的形类。
三是汉字和汉语基本相适应。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也基本上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语素非常合适。汉字是文字单位,语素是语言单位,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在:一个汉字可以表示几个不同语素。如“米”。一个语素也可能由几个汉字构成。如缠绵等连绵词和“沙发”、“日本”等一些外来词。但大部分汉字都是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的。
四是汉字记录汉语可以有效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非常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多种,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种,加之词行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很活跃,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五是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语素是音义的统一体,而汉字是记录语素的,除了音义之外,他还有形。这一点,汉字与表音文字是不同的,表音文字只表形、音,而不具备义,它们记录的是语素的音素、音节,没有独立地和语素对应,因此单独看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汉语初学有一定困难,但是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六是古今一致性比较强。古文献中的汉字,我们照样认识,其中看不懂得,不是语素本身,而是语素意义发生变化。
汉字的缺点如下。
一是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结构复杂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笔画多。二是汉字的单位笔画和部件,不是按照统一的
方向排列组合的,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
二是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难。 在我国,打字是一门技术。汉字存储量在电脑中所占空间,是英文字母的284倍。
三是汉字用于国际化交流比较困难。首先因为汉语结构复杂,其次汉字是不表音的,不便于学习使用。研究汉字和汉字国际化是两码事。说二十一世纪是汉字的时代,从热爱民族文化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以科学的态度看,汉字作为国际交流工具是有局限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