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前延】名人猝死——当学会心脏猝死紧急自救
——肖伯谦
今年以来,诸见报端的几位年轻力壮的名人猝死,为预防心血管病危害敲响了警钟。
心血管病死亡率排在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首位,每年发生猝死的青壮年人超过几十万,几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病,一些青壮年人,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无声无息的逝去,惋惜之间,如何保护健康,当引起广泛重视。
猝死、心肌梗死等导致短时间内发生死亡的重大疾病,成因清晰,预防较易,做好自我保健即可避免猝死的发生。
心脏、心血管及猝死之间的关系及预防保健措施:
1、心脏:
心脏是一个人类所熟知的器官,是一个可以自主跳动45——50亿次的中转泵站,整洁干净的内环境和其自身特有的免疫体系,使其很少受到感染和伤害,除先天因素外和外伤外,心脏很少出现自主性疾病,心脏疾病多为相关器官出现问题后,心脏受累,而出现异常的功能活动。
2、血管:
人体是由脉络、血管构成的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人体及器官都是由血管构成的,人血管总长10万余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周半,是人体能量交换和血液运行的基础,是生命和生存的基础。
脉络“决生死,医百病”,“不可不通”,脉络决定生死,决定健康,血管是脉络的一部分,也可以认为血管决定健康,人与血管同寿,血管不出现问题,人体就不会发生包括猝死、心肌梗死等所有的疾病。
血管问题主要是淤堵、硬化。
3、心脏与血管的关系:
心脏自主机能跳动不受外界控制,具有空腔的心脏自主搏动,输入与输出血流
均衡,保障心脏内没有遗留物质,只要血管不堵塞,血流正常,心脏就不会堵塞,正常工作。
血管将全身包括心脏等的组织、器官、细胞联络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管道供给人体能量,血液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是能量交换后的血液回流和新鲜含氧血液重新输部的管网,心脏是交换调节泵站,保持血液周转,保持血压,将经过肺部交换后含氧的健康血液,重新输入管道,供给人体需求。
血管通畅,能量滋润,代谢通泰,人体健康。
4、心脏突发疾病的种类:
1)与心肌相关的血管堵塞,供血不足或淤积,是心肌血液配置失衡,出现缺血性坏死、心肌(脏)肥大、猝死等症。
2)血液进入心脏的血管堵塞,导致心脏缺血,出现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猝死等症。
3)血液输出心脏的血管堵塞,导致心脏存留血量增多,血液堆积,心脏扩张至撑满,无法跳动,出现心肌梗塞、猝死等症。
4)血液输入输出心脏的血管同时堵塞,中转站失去作用,导致心脏功能丧失,出现心肌梗塞、猝死等症。
5)弥漫性血管堵塞、弥漫性栓塞,整体血管功能丧失,血液无法输配,心脏受累,失去功能作用,出现缺血性、缺氧性疾病、猝死等症。
5、发生猝死的原因:
1)脉络淤塞、血管淤堵硬化后,在局部形成较大的堵塞物,阻止血液正常运行,导致心脏和其他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工作,引发猝死。
2)腹主动脉堵塞、腹主动脉瘤等,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心脏及周围组织器官血液配置增多,引发心脏功能障碍。
3)盆腔股动脉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上体及心脏等组织器官血液配置增多,引发心脏功能障碍。
4)股动脉中段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上体及心脏周围组织器官血液配置增多,引发心脏功能障碍。
5)肺血管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无法供给心脏血液,引发心脏功能障碍。
6)颈部血管堵塞,导致肺部血液回流受阻,无法进行正常交换,引发心脏功能障碍。
6、诱因:
1)过劳和激烈运动。存在血管淤堵但自身无明显感觉的人体,长时间过劳和激烈运动,血液运行速率降低或出现障碍,能量及养分、氧气供给严重不足,心脏及周围组织器官血液配置失衡,导致心脏等器官功能丧失。
2)久蹲久坐。久蹲久坐时使生命开关被挤压或闭合,血液运行障碍,心脏及周围组织器官血液堆积,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猝死。
3)能量、食物严重缺失。导致血液能量配置不足以供给人体需求,导致能量衰竭,出现猝死。
4)酗酒,大喜大悲、纵欲过度,吸毒,劳累后睡眠异常等。
5)其他因素影响。
7、猝死发生前的预警体征:
1)猝死前12个月:一般可出现一时性的心慌气短、心脏一时性疼痛,后背心脏对应位置紧张憋闷感,劳累、紧张、酒后短时间的疲乏无力,稍后可自行缓解,睡眠中憋醒,血压变化不明显。
2)猝死前6个月:心慌气短症状发作频繁,心脏一时性疼痛次数增加,每月可出现1——2次,劳累、紧张后疲乏无力感缓解的时间延长,久蹲久坐后头晕无力,心脏周围憋闷感,睡眠憋醒,血压变化不明显。
3)猝死前3月:以上症状加重,心脏一时性疼痛感发作次数增加,久蹲久坐、劳累后,缓解的时间延长,气喘症状加重,下肢无力感明显。
4)猝死前一周:各种症状加重,缓解时间延长,嗜睡,乏力,心脏憋闷感加重,下肢寒凉感明显,喜冷好畏热,心有余悸感。
5)猝死发生前30分钟:头晕乏力,站立不稳,下肢无力,寒颤、下肢寒凉感侵袭至上身,血液突然升高,面红耳赤,心脏空虚感和饥渴(饿)感,心脏急速跳动,肌肉无力不可自主。
8、紧急自救:
出现猝死前紧急症状,一般有30分钟的各种症状加重期,此时不可过急,最好头高脚底的仰躺,由轻至重做胃部、腹部挤压或按压,敲打大腿——小腿,拨开闭合的生命健康开关,加大腿部运动,加热下肢,将心脏及周围瘀血引流到下肢,引血下行,为心脏腾出空间,快速恢复心脏正常功能。
原理:此自我急救方法是将上体、心脏及周围组织器官中的淤血一并引流到下体,引流如开河挖渠,速度快,范围广,牵涉组织器官多,引流体积大,可为心脏提供更大的空间,快速改善症状。
实践证实,此方法比心脏复苏方法单纯的挤压心脏内部淤血有力有效。先按压后使用心脏复苏法效果最佳。
此急救方法如果他人辅助按压,打开生命健康开关,见效更快,一般瞬间即可缓解,慢者3——5分钟改善。
注意事项:先行按压自救,后做其他检查。
9、预防:
1)避免寒凉,减少寒致血凝的概率,预防血管淤堵硬化。
2)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大喜大悲影响,减少功能负担,预防疾病和猝死。
3)避免久蹲久坐,避免生命健康开关长时间挤压或闭合,保持血液正常流动状态。久蹲久坐时间控制40——60分钟内,站起或运动10分钟。
4)每天做腹部按压,辅助血液运行,避免腹主动脉堵塞。
5)每天坚持泡脚到出汗,辅助血液运行和辅助均衡血液配置。
6)三高人群减少海产品的摄入量,多食蔬菜水果,避免血管堵塞硬化加重。
7)戒酒限烟,保持正常的饮食和工作习惯,不可刻意增加运动量。
8)定期进行分化疏导热敷,辅助淤堵物排出,预防和消除血管淤堵硬化,保健防病,避免猝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