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生命
(2010-08-29 11:55:14)
标签:
杂谈 |
全长生命
生命过程的期限既是寿命:所谓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比较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常采用平均寿命。平均寿命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医学发展水平,它也可以表明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达状况。
那么什么是“全长生命”呢?
狭义的“全长”是指由源头(开始)到结尾(结束),就像从鱼的嘴的凸起处至鱼尾的最末端为全长。
“全长生命”:是指人体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是指从胚胎健康发育到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正常生存的时间。它不包括疾病的因素,因为疾病过程不是正常人体所必有的。也就是说人体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越强,人体也就越健康,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也就越小,其“全长生命”也就越长,即生存的期间即寿命也就越长。“全长生命”是寿命定义的内展,延年益寿的目的就是保证个体“全长生命”的过程。
根据科学对细胞的研究以及根据动物和人的生长期或性成熟期的计算寿命的方法,人应该有120——175岁的寿命,但为什么很少有人活到这一高龄呢?这是人生存的环境里的各种因素对人体的作用造成的,人生存在宇宙这个环境中的,各种环境因素必然会给人体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由于个体对外来侵害的免疫能力存在着差异和不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个体在自身的抵抗能力、免疫调节和自身修复能力作用后,排除环境中外来侵害因素影响后的最佳生存状态和最长生存期间就是自己的“全长生命”。
健康是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称为是健康的。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与否取决于经络和脏腑是否健康。
遗传因素占 15
%
社会因素占 10%
从以上可以看出自我保健是保障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注重日常保健对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非常必要的,增强保健和健康意识,加强保健、保障健康、远离疾病是保证自身全长生命的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