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的推拿
(2010-03-22 11:56:30)
标签:
保健侧弯脊柱脊椎棘突杂谈 |
脊柱侧弯的推拿
一句话,正常站立的人,前后位观察,其脊柱偏离了中轴线,就叫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脊柱侧凸通常发生于颈椎、胸椎或胸部与腰部之间的脊椎,也可以单独发生于腰背部。侧弯的出现在脊柱一侧,呈"C"型;或在双侧出现,呈"S"型。它会减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积量,还会降低身高。
一般的脊柱弯曲其椎体结构基本没有异常,是由于神经肌肉力量的失平衡,导致脊柱原来应有生理弯曲变成了病理弯曲,即原有的胸椎后凸变成了侧凸等。多由于寒凉、长期不良姿势,不良生活习惯引起。
脊椎是人体的主干,脊椎侧弯只是在外表看来身体形状发生改变,不美观,但脊柱弯曲会引发脊椎错位而引起人体疾病的症状占80%,有些还是致命的,但现在很多人忽略这个问题。一般的脊椎第一节错位会引起头晕、高血压等症状,胸椎第三节错位会引起假性心脏病、心闷气短的症状,第九节错位会引起胃肠道症状,腰椎错位会引起下肢的各种不适,脊椎上下错位会导致精神方面的变化,异想、抑郁等。脊椎旋转性错位还会引发精神分裂,有的人经常大笑不止,,疑心等,这类错位因为症状与一般的脊椎错位一样,故不易区分。
肩和骨盆的倾斜,长期不对称姿势,优势手、下肢不等长,肌肉凹侧组织薄弱,被牵拉,凸侧组织紧张力量强。
令被测者直立,测量者将重锤的端线置于被测者枕骨粗隆中心点,或或置于第7颈椎棘突中心点上,待垂线稳定于两腿间夹缝时。测量脊柱每一侧凸区偏离垂线的最远点,到垂线的水平距离。
1、按弯曲方向分:
(1)侧凸:即部分脊柱棘突偏离身体中线称脊柱侧弯,有左侧凸、、右侧凸及S形弯,C形弯。
(2)后凸:指胸段脊柱后凸超过生理曲线范围者。
(3)鞍背:是指局部某椎体向后凸起。
(4)圆背:是指整个脊柱象弓一样向后凸起
(5)畸胸:分两种,一种是胸骨向外突起,另一种是胸骨向内凹陷。
(6)旋转性(扭曲性):是因为腰椎横突一面高一面低或胸骨扭曲形成的,这种弯曲是最复杂的。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可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会发生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柱背侧主要为肌肉,脊柱周围的肌肉可以发动和承受作用于躯干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背阔肌、下后锯肌,深层包括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间接作用于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侧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在相邻椎骨的椎弓之间的叫椎弓间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呈黄色,故又称黄韧带。黄韧带有很大的强度和弹性,把持连接着相邻的椎板,协助椎板保护椎管内的脊髓,并限制脊柱的过度前屈。此外在各棘突之间、各横突之间,分别生有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
脊柱的长韧带主要有三条:在椎骨前面的是前纵韧带,上连枕骨大孔前缘,下达骶骨前面,紧贴椎体和椎间盘前面,厚实而坚韧,对脊柱稳定有重要作用。椎体后面的后纵韧带长度与前纵韧带相当,与椎体相贴部分比较狭细,但在椎间盘处较宽,后纵韧带可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及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的作用。在棘突尖上还有一条上下连续的棘上韧带,在胸、腰、骶部紧贴棘突末端,至颈部则呈板片状,将两侧肌肉分开,且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特名之为项韧带。这些对脊椎侧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导穴通脉,改善气血循环,修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协调整体功能,加强局部供血,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局部炎性和代谢物质的吸收和消除。
2、理筋整复,使肌束间、肌肉与神经、血管、关节组织同时得到良性整复,恢复其原有的张力和弹性,健全肌肉组织对脊椎协调运动功能。
3、矫正相关关节移位、关节与韧带粘连、椎体移位与滑脱、椎间盘突出等。
4、改正神经脉络的传导,调整自主脉络的功能,促进和改善微循环,清除伤部疼痛。
5、疏通脉络,增强免疫力,从局部到整体对组织深部的脉络产生“靶”效应,从而加速气血运行,使脏腑功能得到调节和均衡,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因素,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力。
6、加强功能锻炼,确保彻底康复,脊椎侧弯修复期间和修复后的功能锻炼和加强脊椎周边肌肉的力量运动对保持脊椎的正常形态起致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