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连环画,有本刘邓大军坚持中原的《挺进大别山》;然后中学读历史,知道了这个“挺进”是非常困难的“挺进”,是抱着即便牺牲全军战士,也要把战争拉向蒋管区的“挺进”,这样战略上才能减轻蒋军对延安的和其它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压力!这么多年了,连环画中,二野将士在贫瘠的大别山上苦苦坚守,等待战略反攻机会来临的画面历历在目;一直想有机会走近这片土地,一直想真的面对默默无闻的大别山人,一直想看看大别山寂静的山村!

这种切割整齐、屋有飞檐的的条石老房,是当时大户人家的豪宅,这种建筑如果搁在繁华区,已经是身价百倍!
山石根基,土砖上层,保存完好的已是凤毛麟角!
朽坏的木桶,有洞的麻袋片,断了一截的木制农具,每个都隐藏着为人不知的故事!
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门廊,第一次看见,好新鲜!
条石垒成的院墙,古朴而立体,是个写真的好地方!
真正的柴门,摸上去纤维硌手,擦一擦灰尘扑扑!
原始的乡野厕所,掩映在山石和植物中!
走着走着,终于看到二位老人!
九十了,俺九十了!婆婆小俺十岁,八十!哇,在这么偏僻的穷乡僻壤,已经是很长寿了!
四个儿子都到城里去了......看得出来,老人以此为傲,但有没有想到自已的晚年?
最小的一个结了二次婚......嗯,乡村民俗已经不起现代观念的冲击!
猪,早已不养了,再养就亏死了!
只是用有限的土地打点粮,种点油菜送油坊!
站在小山包上,红的屋瓦黄的菜花绿的小麦褐的土地一览无余,还有习习的春风!
时过境迁,多少人还记得前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