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洲,长江中游武汉段由上游冲积泥沙形成的一个江中洲!中学时就知道下游有崇明岛,中游有天兴洲;网上查了,天兴洲比澳门还大,二十多平方公里,同志们,一个二十多平方公里的洲,那得多少吨泥沙淤积又得多少岁月才能形成啊?

整个岛上走了一遍,最具现代化风格的是岛中央的堤防加固工程指挥部和高科技农业基地,都是可快速搭建的模板房!
岛上的油菜花郁郁葱葱,一旁的西瓜蔬菜大棚安安静静!上世纪以来,天兴洲一直是武汉市的菜蓝子和瓜篓子,岛上产的无公害瓜果蔬菜一直是俺们的最爱之一!
地处江心,地势低洼,所有的车辆农机具比外面的更容易受潮生锈,屋顶也一律是江南特有的斜形屋顶(排水更畅)!
这种厕所,中学学农劳动时站过蹲过,还记得那时便池里的蛆虫倒海翻江!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红砖房绝对是奢侈的好房,那时的农村,干打垒(用黄泥加稻草卸出来的土砖)做的房屋比比皆是!
天长日久,尽管墙表的水泥已经剥落,但里面红砖的质量,从整齐划一的大小和平整的切面
可见一斑!
如果不是看见每家每户门口新做的(还没完全完工)水泵水阀,还真不知道岛上居民一直以来都靠缸吃水!
走在这条小路,就想起当年在父亲学校学农基地逗留的日子;遥远的回忆,一下子便来到眼前!
都是如此残破的门窗,都是如此防溅的举措,都是这么清晰的田园气息!
都是鱼网屋檐挂,竹笆(晒东西用)门口立的景象!
都是屋宇间小道相连,鸡狗们穿梭其间!
都是屋前挂枣,屋后有菜,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
条件好的,砖墙外的水泥脚就高点!
这种门,在那个年代很经典!
这种路,在那个年代很常见!
这种瓦,是那个时候最好的瓦,表面平滑,油光锃亮!
同样的材料,类似的建筑风格,就知道了当时上岛的居民是统一的农场职工,知道了他们的身份是农工身份!
这位房主很有创意,说不定就是故意的行为艺术哦!
都说建筑是一个社会的化石,是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