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季羡林——神坛上的囚徒(转)

(2008-12-11 22:59:18)
标签:

校方

囚徒

神坛

北大

季羡林

中国

杂谈

分类: 书摘报摘文摘

    凤凰资讯 > 评论 > 美国侨报:2008年12月11日 17:16  

    中新网12月11日电 美国《侨报》12月11日发表中国时评《神坛上的囚徒》指出,一位年近百岁的老父,一名年逾七旬的独子,同处一城,却足足十三年无法相见。人生之悲凉,还有甚于此乎?而这样的咄咄怪事竟发生在中国的首善之区,主角竟是中国“国宝级”大师季羡林与其子季承,更让人惊诧。

 

时评原文摘录如下:

 

    人到晚年行动不便、思维迟钝,除了生活起居的细心照料,最需要情感慰藉。季老年高德劭,本应儿孙绕膝、乐享天伦。谁知他晚年竟然长居医院,身边无一名至亲相伴。

 

    显然,这种怪象并非因为季老无情——他早已发出“我想回家”的呼声,流露出渴盼亲情;也不是子女不孝——据说,早已满头白发的季承曾在一年寒冬时在医院苦候两小时,仍与父亲缘悭一面。

 

    究竟原因何在?“能不能见着,全看北大(北京大学)。”季老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描绘面见季老之曲折时的抱怨,或许揭示出问题部分实质。

 

    贵为学界泰斗,季老“北大人”的身份带给了北大无穷荣耀,后者为此对呵护这位“人瑞”如何精心、严密,或许都不为过。可惜,这种呵护似乎忽视了人本意味。对一位生活交往丝毫不能自主的老人,他的社会地位再高,医疗、食宿条件再好,又与囚徒有何异?

 

    北大不久前才宣称,明年自主招生时将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者,隐隐倡导“以孝治天下”古风。而季老父子的人伦惨剧映照,对北大倡孝之举岂非辛辣讽刺!即便真如校方所称,季羡林因多年前的矛盾而不愿见儿子,但父子亲情乃是天性,校方应本着消弭成全之义,不该行阻隔亲情之事。

 

    事实上,失去行动自由之后,季羡林失去的又何止交往权。眼下,其藏品被盗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否被盗、失窃多少,北大校方与季羡林本人及亲友的口径却不一。据说,季老早已指定儿子为藏品管理人,但北大校方始终把持着其家门钥匙,居然连藏品清单都不向其家人提供——难怪有人猜测季老父子相见受阻还牵扯到财产争执。

 

    作为一名公民,季羡林对个人财产本应有处置之权,现实却是,在所有事务都由北大校方派人打理后,他连财产现状都知之不详。这何其可悲。显然,本该尽照顾义务的北大,其实已把季羡林当成了校方财产,予取予求,越俎代庖。

 

    而像季老这样被供上神坛,在无限捧抬中被虚化自身基本权利的大师,中国还有多少呢?他们又何时能摆脱这种“囚徒”处境? (钟海之)

 

 

 

    文章二:“国宝”季羡林先生的意愿是什么

    南方都市报  2008-12-11 08:54:34  作者:长平  

 

  ■谁是谁非之长平专栏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问我,怎么看待自己工作的价值,我说我想做的事情就是努力揭示被掩盖的道理。这两天发生的几件事情,让我觉得自己应该失业了,因为这些事情中并没有什么道理被掩盖着,当事人都不愿意费那份力气去掩盖了,而是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明目张胆地干着令人目瞪口呆的勾当。

 

  本文要说的事,发生在文质彬彬乃至是中国传授文明的最高学府北大,受害者则是被称为“国宝级”的学者季羡林老先生。是非简单得连法律常识都不需要了,随便找一个村妪来问问,她也会骂真是造孽:这位接近百岁的老人,在此之前的13年间,竟然被阻止不能与70多岁的儿子季承见面;最近父子相见了,季老嘱托儿子管理自己的家和家里的财物,校方竟然拒绝交还钥匙。

 

  不用说有着儒家孝文化传统的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父子相见也是一个天然的人伦,也是一种基本的人权,更何况是如此高龄的两位老人。同时,无论一个人家里的财产多么珍贵,或者多么不值钱,那也应该由他自己来处置;他自己年老体病之后,嘱托儿子来管理,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人举出北大曾经声称不招收不孝敬父母的学生的例子,也有人贴出上个月北大发言人振振有词地说“学校始终尊重季羡林先生的意愿”的言论,来证明北大言行不一,其实这还算轻言了。

 

  这件事情的曝光,源于上个月收藏人张衡举报季老的字画藏品外流拍卖,其秘书杨锐女士被指涉嫌盗窃。本来这是一起治安事件,卷入的主要是当事者个人,校方最多负有连带的管理责任,交给公安机关调查即可,校方却自告奋勇地包揽下来,一再发表声明,并由学校的新闻发言人出面,称举报者张衡手中的季老藏品为赝品,季老财物并未被盗。可是张衡告诉媒体,没有任何人来找他鉴定过藏品真假。季老的儿子季承和弟子钱文忠都对北大声明表示质疑,季老自己更是亲口说,丢画的事“千真万确,谁也掩盖不了”,并明确表示杨锐女士“不必来了”。不知道北大对此又作何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季老的这些话,并不是公开对媒体说的,而是《东方早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观看到数段有关人士早先摄录的季羡林视频”而获悉的。于是我想问一下,视频中“思路、言语清晰”的季羡林老先生,是否有自由接受媒体采访,公开发表意见?既然此前13年间,季承先生十几次去医院见老父亲而不得,而且“见不见的权力在北大”,那么我完全有理由怀疑,即便季老很愿意,家属也很配合,记者也未必能够进去。同样地,我不知道除了季承之外,季老别的亲朋是否可以自由探望?

 

  我猜想校方会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他们要对一位百岁老人的健康负责,更要保护一位国宝级的学者,甚至说这是上级领导的特别关怀。难怪两年前季羡林老先生借着新书出版的机会,要辞却那些高帽子,坚称“我不算国学大师,也不是‘泰斗’和‘国宝’”。当时人们只觉得那是老人家虚怀若谷,现在才发现,他可能也是为了争取一点小小的自由。一旦被定义为“国宝”,有人就可以不把你当“人”,以各种理由对你进行限制,直至违背基本的人伦;需要的时候就利用你,不用的时候就束之高阁。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人,一点也不会感到脸红,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尽职尽责地执行上级命令,甚至认为是在为国家作贡献。他们的冷漠已成习惯,有一点人性的温暖就会和这种习惯闹别扭。

 

  很多人都知道,季羡林老先生这件事只是一点意外,更多的“国宝”级人物被严密地保护着,他们的亲属,甚至他们自己,也都有些身不由己,认为那些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是不重要的东西。为此,我要向季老和他的亲朋表达敬意。(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