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厕所

(2008-03-28 23:46:51)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早晨一起床,一家三口便开始抢厕所;考虑到女儿身体正在发育期,不能像成人一样憋、夹、磨、抑,和老婆一致同意女儿先用,然后再和老婆精算时间:如果你时间短你先,你时间长俺先,只因为俺是战备速度!

 

    看过革命回忆录,才知道当年根据地人民是用土坷拉擦屎(甚至正规部队也如此,那时候纸张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赶巧身边有野生的茅草那就很幸福了,扯一把远比土坷拉柔软!这种情况甚至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老少边穷地区依然存在!回想起来,多少贫穷的中国人一生没用过洁白柔软的卫生纸,多少贫穷中国人的厕所就是一望无际的草甸和地头天边!

 

    上世纪七十年代,俺家和另外七家人一起共居在一处厕所公用的向阳大院(“文革”时期的居民大院的称谓),由于下水紧张,木制马桶搪瓷痰盂便成了每家的必备;那会儿是一家四五口,三家共一厕,早晨一起床,三四一十二口人就齐刷刷地奔向后院没门的卫生间(也就是利用紧靠院墙的一角再竖一堵墙形成三角形的夹角,挖坑改建而成,进深3米,如果装门就黑沽哝咚,故以竹竿代门),如果瞅见“厕所”门口有一斜放的竹竿时(表示里面已经有人,就像抗日战争时期的消息树一样),便只得夹了大小便,皱着眉头拎了马桶回屋方便!

 

    由于公用小院不大,里面还猥集了三家的公用厨房和公用水喉,故往往是厕所里面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小院则是人声水声锅碗瓢盆交相辉映;记得有一年夏天的傍晚,前屋教物理的唐老师正在厕所闹肚子,底层三家的大部人口正或坐或站地在院子里喝稀饭,一声带转弯的清脆响声拉着长调从厕所传出,结果大家忍不住一齐喷饭!

 

    厕所这个话题,还铭记着俺初一在班级春节联欢晚会上丢人的故事。当时在击鼓传花的鼓点声中,硕大的纸花停在了俺的手上,在同学们的哄闹声中,俺两腿筛糠,语调颤抖地站在课桌围就的中心,面对那一张张直盯盯瞅着俺的笑脸,哆哆嗦嗦,语无伦次地讲了一个没有逗得任何人发笑的笑话:“从——从前、前有个男孩叫害进,他——他在、在上私塾时因为讨厌老师的管教,背着人将老师蹲茅坑时作为拉手的一颗小树连根动摇;不知就里的先生如往常一样上茅房拉屎,伸手一抓小树,扑通一声,连人带树掉到茅坑里……”哪怕多年后俺已将表情夸张的热幽默和不动声色的冷幽默运用自如,但一想到初一那次走麦城,心里还是堵得难受!

 

    说了家里的厕所再来说单位的厕所;由于俺们单位是城区老建筑(1980年启用的房屋,老建筑只是相对而言),整个空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男厕所只有二个蹲位二个立档,且无对流空气,前年重装后抽气扇正常工作时还犹可忍受,半年前排气扇失去作用后,俺瞅见有人大便时,便三过厕门而不敢入,就那么三立方米的空间,一人卸货,异味满天!俺终于理解为什么报上曾说某国外宾一入中国厕所立马呕吐不止,直吐得胆汁涟涟!

 

    到是几个先富的同学和朋友,家里终于是三房二厅二卫,幸福得大部分属民可以同时出恭洗浴,直看得俺心里小算盘乱拨拉:啥时俺也可以不用争分夺秒地求方便,和家里的女人争先机?

 

    小小厕所,已和俺们的厨房和床一样,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三大必备设施之一,得美厕者得人心,得美厕者得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