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天上瑶池落人间

标签:
黄龙 |

以高山钙华池为特色的黄龙风景区,是川西高原上的又一颗明珠。因为黄龙离九寨沟只有100左右,大多到九寨沟去旅游的人也都要去黄龙。游完九寨沟后,我们也在第4天早晨驱车前往黄龙。
游览九寨沟的两天,是艳阳高照的晴好天气,而接下来的几天里就是雨雪天气了。在川西高原的这个季节里,往往海拔较低的地方下雨,高海拔的地方就是下雪了。经过二道岭驿站时,已是雪的世界了。
黄龙景区的景点是随着山型从上至下呈一字分布的,上次我们来黄龙时,上山下山来回的10公里也真的把人累坏了。这次,我们临近中午才到达黄龙景区大门,正在为时间不够和体力消耗发愁时,工作人员告知我们可以乘缆车上山,真是大喜过望,立即买了缆车票、山顶交通车票,很短的时间里就到达了景区的最高点——黄龙古寺和五彩池。
节省了时间和体力,我们便轻松的从山顶一路向下走,从容地欣赏这大自然造就的奇观,在山间清新的空气里享受自然奇观带来的美感。
雪线以上的五彩池,一片银妆素裹,山间凹地中央,一片彩色的水池像一块又一块的玉石,闪着黄、绿、蓝色的光泽。这是黄龙沟内最大的一组彩池群,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露天钙华彩池群。此时雪还在下,在浓云的笼罩中,五彩池没有晴天里那种格外的耀眼,但是在一片白雪之中更显出它们玉一样的质感来。
当我用航拍的方式来欣赏它们的时候,这些钙华池更像是中国传统的“云锦”,曲线婉转自然,色彩过渡完美,哪怕技艺高超的织女也会自愧不如。
关于黄龙的钙华池,是这样科普的:黄龙这一带的地层主要是可溶碳酸盐岩,周围高山地带的冰雪融水和雨水下渗,对碳酸盐岩进行溶蚀后形成了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泉。当泉水流出地表后,随着水温、流速及气压的变化,使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大量逸出,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使钙沉积。水流依据不同的地势形成了彩池、滩流、瀑布、溶洞等。而钙华池的水色也因为水的沉积物、池坝的颜色、光的折射度、池的深浅而变得多姿多彩。
科学的语言非常的理性。而在我们看来,被形态各异的池坝围成的五颜六色的钙华池,层层叠叠,排列参差错落,恰似一个个“天上瑶池”落入人间,在这群山深处幻化出的一方“圣地仙境”。
九寨沟和黄龙都是以“水”为主体景观,水是它们最根本的灵魂。但二者又有极大的不同。九寨沟的水可以称为“海子”,可见其水体的体量极大,走在九寨沟的那些海子旁,远处的雪峰倒映,近处的树木摇曳,“云在水中飘,鱼在天上游”,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心胸开阔般的舒展。而黄龙的水却只能称为“池”,弯曲迂回的钙华池坝看起来并不高,但这却是经过了3万年的沉积才能达到的高度。它们围起了一个个精巧的水池,不仅仅是华丽、幻彩,更让人品味到时光的恒久和水的温柔力量。
黄龙的水又不完全是安静、缓和的,在“金沙铺地”这一段,它们又是活泼、欢快的。水流在长约1300米的山坡上奔腾而下,凝结起层层金黄色钙华滩,好似片片“鳞甲”,在阳光照耀下发出闪闪金光,从高处往下看,真的就像是一条巨型长龙卧在山坡上。这大概就是“黄龙”之名的由来吧?
这次来黄龙游览,也感受到了景区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增加了乘坐缆车上山的选择,让游客在高海拔的地方不再畏惧身体的力不从心了;游览的线路也进行的调整,比十多年前看到的彩池更多了;途中设置的氧气吧、卫生间里的温水洗手,完善的服务设施,处处体现出了对细节的关注。在舒适的、优美的环境里游览黄龙,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行至最后一组(也是上山时的第一组)迎宾池时,仍然觉得还没看够那些千变万化、色彩斑斓的彩池,回想这一路下来,一直不停的在琢磨着那些彩池究竟像什么——人间瑶池、天上云锦、上帝调色盘、高原美玉,或者大自然的抽象画?我觉得,应该把上述所有的形容都送给这个神奇的地方才恰如其分。因为,这一切都是黄龙的魅力所在。
前一篇:九寨沟,秋天里的五彩世界
后一篇:写在2022年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