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赤手空拳,再救一个!战地版甘地来了

分类: 【文化时评】 |
《血战钢锯岭》:赤手空拳,再救一个!战地版甘地来了
文/田金双
https://p.pstatp.com/large/127d0001c72cccecb287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不能否认,这是继《拯救大兵瑞恩》后最好看的战争片之一。尽管这部影片中的情节诗意而残酷,但通篇充溢人性的光辉。纵观全片,影片中炮火交加,到处是子弹炸裂的镜头,隔着屏幕民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悲壮。这就是人间炼狱,无尽悲伤。
但这并不妨碍该片中人性的光辉。《血战钢锯岭》这部战争大片无论就精神内涵,还是视觉效果,都很牛掰,影片史诗般的叙事大气磅礴富有人性,堪称战争版《战争与和平》。所以,在奥斯卡战线第22届评论家选择奖中,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7项提名委实不虚。
https://p.pstatp.com/large/11ff00051aeaf5178097
请输入图片描述
影片根据二战时期真实故事改编,二战时期冲绳岛战役中,上等兵军医戴斯蒙-道斯,这位拒绝携带任何武器上战场的医疗兵,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影片中,当这个上等兵军医赤手空拳开挂般救人,嘴里不伫地念叨“让我再多救一个”时,瞬间让我们泪流满面。
身为军医,戴斯蒙-道斯赤手空拳不带武器上战场救人的方式,亦是对战争暴行无声的反抗和宣战。只不过,与其他形形色色的反战方式相比,道斯的武器不仅仅是内心大爱,还有自己坚强且脆弱的身体。
https://p.pstatp.com/large/11ff00051b3080715751
请输入图片描述
在子弹和枪炮面前,道斯的举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印度圣雄甘地。一生倡导“非暴力”的甘地曾说:“所有的历史告诉我们,最后的赢家,都是爱;而不是战争。”他的榜样激发了许多人,包括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等人,联合国也将每年的10月2日甘他的诞辰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1948年1月30日,刚结束绝食的甘地在前往一个祈祷会的途中被一个印度教狂热分子枪杀。临死前,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刺杀他的人祝福。他用生命实践了“非暴力”的含义。
甘地说:“有许多事业可以让我愿意为它们献身,但是没有一个事业可以让我为它杀人。”同样,身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戴斯蒙-道斯亦用自己的方式和“非暴力”的态度救人。或者可以说,道斯本就地甘地式的战地英雄。纵观全片,《血战钢锯岭》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战争片,亦不同于导演梅尔吉布森此前任何一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该片既是一部集个人视角和宏大战争场面于一身的战地大片,又是一部展示战地军医内心成长并最终赢得胜利的英雄成长史。
https://p.pstatp.com/large/12790001ca14c03359b6
请输入图片描述
只不过,在卑微的人性面前,梅尔吉布森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有些沉重,影片中士兵死亡的场面触目惊心。影片中,一枪爆头,子弹穿身而过,战友和自己随时都有可以中弹倒下,空气中充满哀伤。黑夜降临,老鼠云集,大肆啃食尸体,蛆虫在腐尸上蠕动,烧焦的黑烟,突然从昏迷中醒来用枪乱射的伤兵,一切的一切,无不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道斯就是在这种人间炼狱中坚持救出75人。所以,如果你看过该片的话,自然不难得出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这一结论。换言之,通过《血战钢锯岭》梅尔吉布森再一次证明自己是一个大师级导演。
之于道斯的战地之旅,与其说是赤手空拳救人,莫若说他用一柔软的心对待这个世界、他的上司和其他所有人,这本就是一场爱的救赎。最后,这个内心纯粹得像孩子一样的年轻人,在救人过程中完成爱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