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清给孩子准备避孕套 是不是在鼓励性教育?

(2016-09-03 15:01:28)
标签:

海青

避孕套

分类: 【娱乐评论】

海清给孩子准备避孕套 是不是在鼓励性教育?

 

/田金双

 海清给孩子准备避孕套 <wbr>是不是在鼓励性教育?


近日,在《小别离》中秒变亲妈的人气演员海清因“爱语”引发诸轩然大波。海清接受视频网站采访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自己孩子出国的话,给他准备的礼物是避孕套。此语一出,赞誉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一时之间,各色声音不绝于耳。

 

“如果我的孩子这么大,我一定给他准备(避孕套),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我觉得十五六岁的孩子大部分都能接受。”海清如是说,“我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如果遮掩不说,等到出事时就出大事了。”

 

如若我们认真思考的话,就不难发现,海清这番说词很理性。至少在子女教育这一问题上,海清这番独到见解,远比那些自以为关心孩子讳疾忌医的家长做得更好。

 

谈及青春性教育,一直是个敏感话题。长期以来,但凡提到青春期性教育,大部分家长要么谈虎色变,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唯恐避之不及。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的性知识大都处于自学状态。或许孩子早已在镜子中熟悉了自己的身体特征,或许孩子已经在中学生物课上学到了相关的生理卫生常识,但绝大多数并非对自己的身体了如指掌,在性方式亦未更多采取保护措施。而透视时下校园中的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实际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其实早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就在青春期性教育有着特立独行的远见。他曾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在女孩子首次来月经、男孩子首次发生遗精之前,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交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用科学的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事实也正是如此,青少年性教育要面对现实,学校、家长要大大方方地把科学的性知识告诉他们,并从性道德的方面去规范,才能够尽量避免,不致于酿成悲剧。虽然学校、家长对孩子有行为规定,但事实上青少年不一定会循规蹈矩,所以学校的性教育不仅是告诉学生生理卫生知识,还有性交后导致的严重后果如怀孕、性病等问题。

 海清给孩子准备避孕套 <wbr>是不是在鼓励性教育?


推而广之,细细历数,给孩子送避孕套做礼物绝非海清一人。以例为证,国外一些家长在自己正值青春期发育的孩子出去约会时,会给其避孕套。瑞典12岁左右的学生,可以向教师或者校医要避孕套。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避孕套,有什么用途、怎样用,并非教他们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意外妊娠或者染上性病。

 

一直以来,关于青春期性教育,应该对其进行疏导还是视为禁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争议背后,学校、家长大都忽略了引导教育和保护性教育,性教育也处于羞羞答答的状态。家长、教师和社会对个性日益张扬的孩子也缺少行之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所以,我们的家长更应该向海清一直重视起来,教会孩子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正确认识“性”,甚至和孩子探讨避孕套等避孕知识都很有必要。

 

在海清看来,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呵护他人、为他人着想。教育理念之大胆新颖,足见这位新时代辣妈的果敢风范。对于未来如果给自己的儿子准备避孕套要注意什么,海清则笑言“不光要告诉他给他避孕套,而且还要让他知道要质量好的。”

 

同一个话题,有人选择讳疾忌医的一面,有人选择选择坦然面对的一面。不过实话实说,相比绝大多数家长讳莫如深的作法,海清之语来得很及时,恰到好处。换言之,海清“避孕套”式教育更从容、更理性、更有效,这也彰显亲子教育背后爱的理性。这本身就值得家长学习和借鉴。毕竟,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