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勺子》:生活是一只忧伤的白羊

(2015-11-13 17:15:21)
标签:

《一个勺子》

陈建斌

分类: 【文化时评】

 

《一个勺子》:生活是一只忧伤的白羊

 

/田金双

 《一个勺子》:生活是一只忧伤的白羊


如果说多年前陈建斌的《像鸡毛一样飞》是幸福的忧伤的话,多年之后,陈建斌的《一个勺子》更多生活的沉重。这种沉重,让人心痛,甚至后背发凉。

 

如果说你不知道“生活不能承受之重”这句话背后深刻含义的话,我想,你看过陈建斌执导并主演的《一个勺子》自然洞悉个中三昧。

 

我一直固执地觉得,在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勺子”,只是不自知,不为人察。而我们需要做得好就是其中的角色。更何觉,生活本就是一出戏呢?在《一个勺子》中,西北淳朴的农民拉条子救助了一个落落街头弱智“勺子”,却为此惹来接踵而至的麻烦,先是有人认领了傻子,而扣有自称傻子的家人陆续出现,说拉条子把傻子给卖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拉条子四处奔走……

 

整个故事看起来像一部黑色荒诞剧,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又让人联想起欧-亨利短篇小说中那个想做坏人的家伙,许多念头出现,无人问津,一个好的念头刚刚冒出,就被警察抓走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悖论,荒谬得我们不敢直视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之于生活本身,如此惊悚,令人毛骨悚然。

 《一个勺子》:生活是一只忧伤的白羊


难道做一个真实的好人,真的那么难吗?难道我们都是那个内心沉重的勺子吗?似乎,影片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就影片风格而言,陈建斌本人其实不像一个演员,更像一个社会公共人士,所以,影片中更多道德质问和精神探讨。当然,这也是影片陈闷、压抑让人内心的情绪无法抒怀的原因。这也注定了,《一个勺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影片,或文艺片。这部影片,更多写实,更多隐喻,更多人性之中让人不敢直视的悖论。而之于生活本身,果真如此。

 

就该片来说,陈建斌、蒋勤勤的演技到位,有点用力过猛。大头哥的表现也不错,优秀得让人看出去王学兵。应该说,片中演员的表现无可挑剔。甚至,就连影片中那只温柔的白羊都很出色,只可惜,白羊最后死掉了。也许,白羊之死,对拉条子本人来说,亦是一种解脱。只是,这种解脱,不为人察,很累,很纠解。可种纠解无处不在,无法逃避。

 

此外,拉皮子的梦境堪称《一个勺子》中的点睛之笔。在卡夫卡《变形记》中,主人公变成一只奇怪的甲壳虫,内心困惑、茫然、不安。同时,在《一个勺子》中,一次又一次被骗,一次一次上当,一次一次陷入莫名的恐慌,生活更像一场与“勺子”有关的轮回,不停地重复。拉条子静静地裹着羊皮袄躺在羊圈里,梦另一个自己手握快刀闯进羊圈想要杀掉自己,刀子重重地刺向自己,紧张、沉闷,如若羊皮爆裂的声音,而自己拼命地挣扎,喉吼里传出几声羊吼:咩!声音凄厉,令人心慌。

 《一个勺子》:生活是一只忧伤的白羊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性格老实、善良的拉皮子本身就是那只忧伤的白羊。影片开场时,拉条子揣着受伤的白羊遇到“勺子”的瞬间,生活已悄然改变。当小羊静静地站在房间里好惊是张望时,衣服脏脏的“勺子”对着拉条子老婆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妈”;故事的背后,拉条子静静地抱着养好伤的白羊走上山岗,旷野的风很大,拉条子静静地叹了一口气,回望远方,拔出了刀。

 

再然后呢?一大盆羊肉静静地摆在酒桌上,三哥的声音用准教育的语气喋喋不休地告诉拉皮子:“生活,就是这样的!”面对生命中无法承受之种,我们不得不承:生活原本就是一只忧伤的白羊,好人难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