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具人”的“娱乐至死”效应

(2008-10-24 10:14:27)
标签:

面具人

娱乐至死

鹿人

超人

娱乐

分类: 【娱乐私塾】

“面具人”的“娱乐至死”效应

 

“面具人”的“娱乐至死”效应

 

文/田金双

 

    今年,形形色色的准行为艺术频现街头。

    “面具人”的“娱乐至死”效应

    5月8日,地铁“超人”戴头墨镜身着红色斗篷、蓝色紧上身,内裤外穿现身上海地铁一号线。

    “面具人”的“娱乐至死”效应

    7月9日,上海地铁里一个头戴长颈鹿头套身穿白大褂的“鹿人”图片在网上走红,他在地铁里商场里大街上行走,表现得很乐于助人。

    “面具人”的“娱乐至死”效应 

    10月17日,一名男子打扮成浑身被白色纱布包裹着的“干尸”,从2号线上海科技馆站上车,在车厢中做出向其他乘客招手、示意的动作,惹得车厢内乘客惊叫连连、爆笑失声。

 

    对此,我们不妨统统称之为“面具人”。

 

    细细历数以上与面具人有关的街头个案无不是对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复制后在现实生活中的夸张演绎。而这些行为艺术,一旦现身,立刻就会引来诸多媒体的关注。

 

    以例为证,7月9日“鹿人”现身地铁后,7月14日,“鹿人”再次现身于网络视频中,对自己的行为表达了歉意并作了解释,称戴头套是为“引起大家对传统文化中幻想文化的关注”。运作“鹿人”的“麒麟实验室”此后接受了不少媒体的采访,现在已经开始制作以“鹿人”为主角的网络短片,博得大量点击。

 

    由是分析,“面具人”准行为艺术一旦介入娱乐营销的话,很有可能达到作俑者知名度提高和商业利润增值这一双重效应。

 

    综合分析,田金双认为“面具人”很有可能在娱乐营销中盛行并操作的原因有三:

 

    1、面具可以有效地保护操作者的个人隐私,易于为参与者所接受;

 

    2、“面具人”准行为艺术的出现,本身兼具娱乐和潜幽默这一双重效应,易于为公众所接受;

 

    3、“面具人”准行为艺术和快闪、定格游戏类似,更于吸引公众和媒体的关注,成为焦点话题或娱乐事件。

 

    不过,纵观此前的形形色色“面具人”准行为艺术,面具大都单纯对影视作品中经典角色进行复制,如果反复沿用的话,势必让公众内心产生“娱乐至死”的审美疲劳,得不偿失。

 

 

 

 

 

 

 

   “面具人”的“娱乐至死”效应

 
 
 
 
 
 
 
 中国传媒大学明星经理人进修班
【报名方式】电话报名:010-85783970    13910539605   朱老师
            电子邮箱:voice2@163.com
 
 
“面具人”的“娱乐至死”效应
 
    注:《风云人物》周刊(每月双周出版,明星预约需提前一周致电)电话13910539605;田金双工作室(好好娱乐,天天向上)电话13910539605;娱乐私塾(继续开班培训娱乐管理人才)报名热线010-85783970 13910539605;田金双个人QQ:1024496053(需要注明事由),个人邮箱voice2@163.com (谢绝无聊邮件);好好生活,天天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